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胡耀邦长子胡德平:对一篇网上奇文的回应

http://www.CRNTT.com   2010-09-26 09:18:13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家宝同志出任国务院总理。大会结束以后,温总理马上就拜访了我们兄妹的母亲。母亲除了祝贺,就是希望他谈谈国内的经济形势,至于什么“胡家的事”、个人的问题从未出口。她对温总理如此,对历届来家中探望的中央领导人也从未提出过什么个人要求。

  父亲当年选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时,有一个原则,就是要选一个“生面孔”的人到中办,选好以后,就要努力工作,不能串门子。他很为这种选拔干部的方法而自得。他认为党内外的中青年干部这么多,怎么能老在熟人中间、在门第中间做文章呢?他也注意在老一代革命家、在开国元勋中的后代中培养人才,但同时强调,这些青年同志一定要有地方、有部队基层生活锻炼的经历。父亲那种对干部五湖四海、一视同仁,又以干好事业为标准选拔干部的眼光,我拥护。

  《看待》一文称温总理怀念耀邦同志的文章发表后,胡家受到所谓“压力”,故派出三儿子胡德华接受媒体采访。这又是作者的无端猜想。4月15日,三弟德华和妹妹李恒都在江西,参加国防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行车的路上,德华接到了《东方早报》和其他一些媒体的采访请求。德华婉拒不过,就接受了记者的长途电话采访。没有任何家庭压力,更没有家庭的派出。

  有人会问:为何温总理写这篇文章?我认为,对于我党历史上肯定的代表人物,人人可以写纪念文章,为何总理就不行?当然人都不是完人,都有其局限性和过失,因此就成为媒体上的禁忌,这才是大问题。这么做到底对谁有利?

  也有人说,总理说话太多,有作秀之嫌。当然每个领导人的言行都要受实践的检验,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干部言不及义的假大空话太多,或是一脸木然,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作为。中国人民真该认真想想,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民公仆。

  对一位过世的公众人物来说,家属、亲友、熟人、同事、上下级的纪念,固然让家人感动,但让许许多多不认识的“生面孔”的人纪念他、记住他就太不容易了。温总理写纪念文章是个例子。让更多“生面孔”能记住的人物,才更有历史的魅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