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海水入新疆”没那么容易

http://www.CRNTT.com   2010-11-10 10:32:56  


 
  果然如此吗?按照这个逻辑,那些沙漠就不会形成了。要知道,现在的西北乾旱地区并非天然如此,曾经也有过温暖湿润的年代,只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才逐渐变得乾旱少雨,人类的活动则加剧了这个过程。

  换句话说,西北乾旱地区并非天然缺水,而是“供不应求”。除非改变大气环流、增加降雨,别无他法根治。即使成功“镇压沙漠”,要维持既有成果,必须持续地把供求缺口补上。一旦因为地震、战争等不可抗力停止调水,那将是灾难性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原有的生物极可能失去耐旱特性。

  渤海地区生态破坏怎么办?

  “立足我国实际的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霍教授计划每年提扬50亿立方米海水,之后逐步提高到每年300—500亿立方米,非常接近渤海现在的入海径流量。也就是说,渤海每年从河流补充的水量基本都要被抽光,它的循环模式、海水盐度等必将发生改变,这究竟会怎样影响该地区的生态、养殖,目前还没人研究。

  可能没有“镇压沙漠”,反而导致沙漠盐碱化

  霍教授认为,西北沙漠地区盐碱湖对周边沙地的浸染并不大,即使可能发生局部的盐碱化,将在沙漠表层出现板结现象,反而能起到一定的固沙作用,比流沙要好得多。这样的预想太乐观了,死海就是前车之鉴。当表层的板结被淡水(比如雨水)冲刷,就会溶解,导致地下空洞,引发更多的生态灾难。另外,盐碱化并不能有效固沙,不能防止沙尘暴的发生,甚至发生更可怕的“白风暴”(盐沙暴),这在咸海就发生过,大量居民因此患上恶性疾病。

  ※难道非调水不可?

  霍教授坚信必须调水,考虑的是权衡最优的调水方案

  在一些专家眼里,地下水、雪山融水都不能解决西北缺水的难题,要“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水。至于如何调水,则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南水北调,二是“海水西调”。霍教授坚持后者,他认为有四大优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