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对待财政增长需要转换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0-11-19 08:55:32  


  中评社北京11月19日讯/“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表述,无不让公众欢呼雀跃。但是,欣喜过后,公众或许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伴随民生的改善,政府税收的增加将先期而至。

  数据显示,2002到2007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0.6%,而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09%。即使在最困难的2009年,中国财政收入仍实现11.7%的增长。今年前十月全国财政收入破7万亿,增速再次超GDP近一倍。

  新京报刊登财经评论人王成功文章表示,财政收入年年攀高的同时,社会关于呼吁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成为经济领域最为沸腾的热点之一。而在社会总财富和社会总收入的大蛋糕中,只能切成三部分:居民切一块、私人部门切一块、公共部门切一块。提高居民这一块的分量,必然要求企业和政府所切的一块减少分量。但是,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在社会总财富和社会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及其十多年来的变化,早已有许多研究和数据表明,政府和企业拿的过多,而且越来越多,居民收入尤其是普通人群的工资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过低而且越来越低。

  面临通货膨胀节节走高,中低收入人群及其家庭生活日益窘迫的现状,减税可能是改变这些人群生活状态的唯一途径。但是,面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的跃跃欲试和雪上加霜,关税提高的现状,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岿然不动,不仅没有看到减税,反而有增税的迹象。此时,应该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文章分析,其实根子还是在公共部门的角色问题上。公共部门如果角色错位,包揽了私人部门的功能,那么其职能和社会责任必然出现紊乱。公共部门如果无限扩充,本身就会出现权力自我无限膨胀和自肥的倾向。过去常讲“集中力量办大事”,是通过汲取社会财富来实现一些社会目的,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可能还能找出理由;但是60多年过去了,中国GDP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出口顺差全球第一,早已不是“一穷二白”了,因此政府已经没有必要把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诸多事情揽在自己的身上。要把许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事情让社会自己去办,没有必要再搞种种集中社会财力来办大事的东西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