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科特迪瓦:从发展之星到战乱之国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14 11:16:18 |
※民族融合不力引发一场场内战 外国同族移民来了 由于经济繁荣、劳动力需求和宽松的移民政策,大量移民成为新科特迪瓦人,他们中绝大多数来自贫困的邻国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这些人多数属于曼迪族系和沃尔特族系,许多是穆斯林,他们的涌入,一方面增大了科特迪瓦人口基数(1995年大选前科特迪瓦已有1400万人口),另一方面却改变了部族力量平衡:1995年,阿肯族系人口比例已降至41.4%,和曼迪-沃尔特两个关系较接近族系人口比例之和相较,已无明显优势。 “科特迪瓦化”(Ivoirité)运动:看似求认同其实是歧视 对此感到不安的贝迪埃随即推动了“科特迪瓦化”(Ivoirité)运动,要求国民强化“科特迪瓦国家认同”,但这个“国家认同”却是有歧视性的,四大族系中人口排名第二的曼迪族系,因许多人自己或父母出生在国外,被排斥在“科特迪瓦化”进程外,90年代中,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西非内陆国家爆发重大灾情,许多灾民涌入科特迪瓦北方,这些人多为沃尔特族系,贝迪埃歧视的矛头又对准了沃尔特族系。1999年,通过军事政变和街头运动当上总统的阿肯族人巴博却继续“科特迪瓦化”政策,排斥两个北方族系和移民,他所面临的形势更糟:选民中的26%本人或父母一方来自境外,其中绝大多数为曼迪族系或沃尔特族系,56%来自布基纳法索,这些人和原本就住在科特迪瓦境内的同族聚居在北方,并大量移居阿比让打工,让阿肯族系的“江山社稷”摇摇欲坠。 民族高压政策终于引发内战 巴博的高压政策最终引发两大族系的广泛不满,2002年9月19日,科特迪瓦内战爆发,来自两大北方部族的军官、士兵和武装民众同时袭击阿比让、布瓦凯(Bouaké)和科霍戈(Korhogo)三座城市,占领后两座城市,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骚乱。从此时直到2005年5月18日,科特迪瓦内战打打停停,双方都损失惨重。2005年,双方开始和谈,几经周折后在2007年3月4日签署和平协议,双方组成联合政府,巴博任总统,发政府武装“新军”首领索罗任总理,并最终商定2010年举行大选。 阿肯族系:人少了,选票也少了 然而在这期间,科特迪瓦的部族平衡再度发生倾斜。1960年刚独立的科特迪瓦仅有不到800万人口,1995年已达1400万,2001年达1750万,2005年达1810万,如今则估计超过2200万,其中阿肯族系比重已低于40%,沃尔特族系和曼迪族系则分别占16%和27%,两者相加为43%,反超了阿肯族系,且在此期间,科特迪瓦穆斯林人口突破40%,远远超过了独立以来历任科特迪瓦总统所信奉的、罗马天主教徒人口。很显然,新的格局中北方已略占上风,但优势微乎其微,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变盘,因此双方为了赢得大选各显神通。 “双总统”代表的是南北对峙的三大族系 “9.19”政变瓦塔拉并未参与,停火后他和族系相近的“新军”拉关系组成了声势浩大的共和联盟;而巴博利用自己是现任总统布莱斯.孔波雷的旧交,试图分化共和联盟的统一战线。说到这里,12月4日的一幕就不难理解了:巴博的“宣誓就职仪式”,嘉宾不是将军就是部长,基本上都是阿肯族系人或政治盟友,而“外宾”则只有遥远的安哥拉和黎巴嫩大使,因为周边国家大多和两个北方族系沾亲带故;瓦塔拉的“宣誓就职仪式”上有“新军”将领瓦陶撑腰。说到底,尽管“双总统”都在阿比让宣誓就职,但他们所代表的,其实正是目前南北对峙的两派三大族系。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