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进入“亿元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13:34:52  


 
  买当代艺术品不是投资,是投机

  《望东方周刊》:近5年来,当代艺术品投资经历了从繁荣到萧条的过程,这是否对现在的古董热有提示性作用,当代艺术品的投资功能是否不如古董有前景?

  徐政夫:1999年,我就开始到大陆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实际上,2004年油画的兴起,跟我也有一点关系。2004年以前,只有嘉德华成两家大陆拍卖行拍卖油画,都是惨淡经营,让他们真正活起来的,其实是2004年上海保利与北京翰海加入拍卖当代艺术品的那一波热潮。

  2003年秋天,中国水墨画出现了大崩盘,100万的藏品,仅仅半年时间,价格就掉到了40万左右。当时我投资了上海保利和北京翰海两家大陆拍卖公司的油画部门,在2004年秋天,我从台湾带了很多当代油画进大陆,进行了两次拍卖---在上海的保利拍卖会,一件作品拍到6000多万;在北京的翰海拍卖会,一件作品拍了7000多万。当代艺术品投资一下子就火了。

  对大陆的拍卖市场来说,2004年的秋拍是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当代油画价格开始狂飙,当时的情况,和现在的古董行情相似。还记得现在一幅至少5000万的曾梵志的作品,当时仅以25万拍出。

  其实那个时候,我只是想知道大陆喜欢谁的画,两年之内,吴冠中、林风眠等一线画家的画因为艺术性,刘野、周春芽、曾梵志、刘小东等当代艺术家因为创意高强脱颖而出,一直到现在,他们的画也非常值钱。同时也有热昏了头的,一幅作品三年涨50倍甚至100倍,画家一夜暴富,而购买这些画作的收藏家后来全被套住。

  收藏这个行业,兴在百业前,也衰在百业前。2008年金融风暴前,我就劝诫一些画家,赚的钱不要乱花,结果很多人不听,现在穷得连画室也不能做了。在经济不景气的阶段,很多人才会对艺术市场进行“盘整”,也就是过滤,才会理性看待作品真正的含金量。

  买古董是投资,只要买的是对的,就很安全。但正因为它是已经盖棺定论的,信息很透明,所以想用它做短线投资,买进卖出赚大钱,是不容易的,比较适合长期投资。

  投资当代艺术品是投机,如果碰对了,可以翻几十倍上百倍的价钱。但是买对了也不简单,是一个大学问。

  拍卖场不能是嘉年华或竞技场

  《望东方周刊》:近年来,各种拍卖会在大陆很多,而且场面都非常火爆,这是不是好现象?

  徐政夫:现在的拍卖会上,这种你争我抢的繁荣,其实是一种不规范、不成熟的表现。

  大陆的拍卖会,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现场规模巨大,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像是竞技场,又像是嘉年华。

  拍卖会似乎是表现个人魄力的机会,甚至很多人是几个朋友一起来,相互撑面子。这种现象在国外比较少。我在英国伦敦参加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拍卖场很小,顶多坐80个人。纽约的拍卖场,通常只有五六十个座位。而且参加拍卖会的都是熟人。

  西方一些收藏者买东西不会自己到现场去买,都是请经纪人,而经纪人之间基本都认识,所以没有太多争抢,甚至在拍卖会前大家都已经沟通好了,谁拍哪个,这样反而给雇主省了钱。我们的拍卖会,都是企业家或者收藏家“御驾亲征”,参加拍卖的时候热血沸腾,但是其实并不太懂行。不知道图册和实物的差别,它在世界上的数量和稀有程度,无法正确估算投资价值。

  另外,在国外,经纪人必须是一个诚实、专业、有经验的人。这就避免了很多买假的情况,而且在国外收藏品投资都是隐型投资,这对收藏者来说是一种保护,风险最小,不会有舆论压力。在大陆,很多企业家以自己或者自己企业的名义去拍得某件藏品,过几年再卖出的时候,会有人猜测是否该企业遇到财务困难,这对企业是很大的几害。

  现在大陆的艺术品经纪人制度没有建立,这个市场上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爱好者或者纯粹的投资者,其实大陆很需要好的艺术品经纪人,为藏家做规划,不管是做博物馆,还是用于投资,可以避免买假和盲目投资的几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