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如何找到中国改革的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1-01-04 10:03:41  


 
社会改革或将错过“战略机遇期”

  其次是社会政策领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尽管中央政府并没有忘却社会政策,也是想努力推进社会政策,例如保障性住房,不过,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经济角色,似乎在危机中找到了发展机会,他们不仅没有动力来推动社会改革,反而以应付危机的名义,大肆破坏社会。房地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更为严重的是,由危机诱发的经济资源再分配,已经导致了极其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壮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社会对既得利益集团问题的讨论多了起来,这是事出有因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过,把“战略机遇期”用在社会改革方面更为合适。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来看,社会政策的确立的确需要一个“战略机遇期”,也就是经济发展快、国家财政收入丰厚的时期。在经济发展还处于低水平或者缓慢的时期,很难确立社会政策,原因很简单,建设社会政策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但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中国似乎正在失去这个“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高速度发展数十年,并且国家聚集了大规模的财政收入,但没有能力确立社会政策。如果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改革不能找到突破口,那么这个“机遇”或许很难再回来。从这个意义上,强调“攻坚”具有了非常的意义。

  那么,如何找突破口呢?很多人想到了政治改革,希望通过政治改革为社会改革找到突破口。政治改革很重要,问题是什么样的政治改革?如果政治改革不能做到有序可控,那么不但推进不了改革,反而会造成国家社会秩序失控。在这方面,无论是俄国和东欧国家的转型,还是其他类型发展中国家的转型,都提供了非常多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因为改革难以进行,社会矛盾突出,民怨很深,在这个时候并非简单的政治改革可以解决问题。很多人要求政治改革,主要是鉴于既得利益集团强大这个事实,希望通过政治改革来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来推进改革。但从各国的改革经验来看,政治改革搞不好反而会巩固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可以摇身一变,用各种“民主”的手段来阻碍改革进程。

  这样,中国就面临着一个政治难题。在改革问题上,中国是个典型的危机驱动型的社会,没有危机就没有进步,但危机又会对整个社会和国家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找到了突破口,但那是邓小平“南巡”的产物。而“南巡”本身又是危机的产物,如果没有天安门事件,没有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解体,很难说会有“南巡”。

  那么,难道一定要等到一场大规模的危机之后才能找到改革的突破口吗?这倒不见得。关键在于执政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或者中国领导层始终再三强调的“忧患意识”。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既得利益集团,存在既得利益并不见得不能推进改革。改革并不见得不合乎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既得利益阻碍改革,主要在于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长远利益概念。执政党要给既得利益集团予强大的压力。在没有压力下,既得利益很难对自己的利益有长远的考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