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用社会改革奠定消费社会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11-01-10 09:20:55  


 
  同经济政策、经济建设相比,社会政策和社会建设在中国长期被忽视。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经济政策和相对成熟的经济调控手段,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政策,最近几年才开始提出来,没有一套既定的成熟的制度体系,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去推动。这正是“十二五”需要着力推进的事情。因此,作为开局之年,社会政策、社会建设和社会改革必须有一个好的起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今年在包含收入分配改革在内的社会改革方面,决心和进展如何,将决定着后续几年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解决程度。

  文章指出,某种意义而言,社会改革比经济改革还复杂和艰难。因为社会改革涉及到广义的收入再分配,它需要既得利益者和政府为了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让渡部分利益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使国民收入的分配规则更有利于他们。强势利益群体是否有意愿这么做,政府的钱是否真正能够到弱势群体手中,很难讲,因而,它必将是一个艰难的博弈过程。

  尤其对今年来说,它还涉及到一个复杂的通胀问题。刚刚过去的2010年,物价突破了年初预定的3%的目标,到年底上升到5%,这已是严重通胀的边缘。普遍预计,今年的物价涨幅会超过4%,这样相对于2009年,物价上涨了近10%。对依赖于食品的普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者而言,这显然是不可承受之重。对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一些学者从历史角度得出当前通胀还不算严重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不对的,误读了此次通胀与前几次的不同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曾发生了五次通胀,分别是1980年、1985年、1987年~1989年、1993年~1996年、2007年~2008年。以改革32年的CPI的历史均值5.5%计,五次通胀都远高于这一水平,其中,1988年达到18.8%,1994年更创下24.1%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物价上涨幅度。虽然目前这次通胀率远未达到上两次的程度,但应看到,那时城市居民还普遍享有计划体制的福利,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大部分还都由国家提供,而且收入增速较快;另外,当时整体的物价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今天这些条件都不存在。

  文章称,通胀的上升会导致基尼系数上升,其最大受害者是中低收入阶层。除了他们主要依赖食品生活外,也无法通过购买不动产来为储蓄保值,以及没有足够资金购买股票和其他可以保值的金融资产。这势必会进一步扩大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导致贫富差距过大,加剧收入分配的解决难度。

  所以,“十二五”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改革。只有社会改革成功,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改变居民的收入分配预期,推动消费持续增长。2010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已拥有足够的财政手段去推动社会改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