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旱灾凸显农业发展思路亟待转变

http://www.CRNTT.com   2011-02-24 09:05:41  


  中评社北京2月24日讯/2011年初北方冬麦旱情再度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推到了前台。近期媒体的相关报道表明,这一问题可能日趋严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为新兴经济体正面临通胀考验,粮食问题突然变得严峻起来;俄罗斯粮食联盟组织表示,俄因遭遇旱灾,2011年2-3月将会出现“粮食赤字”;IMF最近出炉的报告也指出,中国北方冬麦旱情可能会提高对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推高国际市场的粮价。

  虽然目前黄淮、华北地区的受灾面积还未达到2009年1.41亿亩的高点,但实际上今年的旱情却可能比以往更为严重。2009年2月中下旬之后连续出现明显降水,大幅缓解了之前的冬季旱情,而今年2月份降水量仍很有限。且进入3月份之后,冬麦开始返青拔节,对水量需求会有大的提升,此前若不做好抗旱灌溉工作,将直接影响到黄淮、华北这一冬麦唯一主产区的夏粮收成。一旦夏粮歉收,那么粮价、物价很可能会出现滚动上升的连锁反应。

  证券时报发表交通银行金研中心研究员陆志明文章表示,正如温总理所言,“保粮价”就是“保物价”,粮食安全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北方冬麦旱情充分反映出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思路亟需改进。

  首先,粮食主产区的地域分布状况有待调整。由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许多传统农业生产大省已经开始从粮食“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如传统“鱼米之乡”的江浙沪、“天府之国”川渝等,目前已经大规模向工业中心过渡。

  原本最为优质的粮食主产区可耕种土地面积逐渐减小,而中西部大开发、东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部转移又开始蚕食次优的中部粮食主产区。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中西部地方政府日趋依赖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将会不断侵蚀城郊优质的农业用地。从而使原本捉襟见肘的可耕地面积进一步收窄。目前东南部优质的耕地资源消失,中国农业还可以转向中部,虽然气候和灌溉成本可能有所提高,但仍可延续。而一旦中部也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西部可供开发的耕地资源极为有限,那么中国的粮食安全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