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药家鑫杀人案:李玫瑾挨骂与孔庆东受捧

http://www.CRNTT.com   2011-04-06 09:31:51  


 
  客观地说:药家鑫的犯罪行为,不仅给被害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绝望与痛苦,同样,也给他自己的家庭、给他自己的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绝望与耻辱。我想,只要已为父母的人,这句话一定能够理解!

  我早在两周前的辽宁卫视点评此案时,就已经谈到我们教育中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对生命敬畏的教育。但我当时仍有几个疑问:第一,他为何随身带刀具?第二,他家是否有农村人,为何他对农村人如此态度?第三,他有一个什么样的成长背景造成就了他如此的心理问题?第四,他在扎被害人时,早期说是8刀,法庭说是6刀,我当时的疑问是:他撞人后又扎人,被害人有的只是呻吟和惨叫,他是如何在这种声音中扎了那么多刀?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于是,当央视记者告诉我要点评这个案件时,我认真地草拟了20道问题让他们带去了解。

  在我看到答案之前,我对他的心理问题有一个基本判断:他的观念有严重缺陷,他的社会情感和性格有严重缺陷,但是这些判断仍不能回答我前面的疑问。直到我在新闻1+1录制中,我才看到他在法庭上的回答,我才明白他的问题所在:

  他的家庭在中国有千千万万,曾做过军人的父亲与本份的母亲,靠着自己辛劳的工薪,养了一个儿子,寄予了多少的厚望,尤其做过军人的父亲,几乎拿出管理军人的模式来管教这个儿子,药在接受我的问题提问中,许多回答证实了我的判断:他几乎没有记住父母常说的话,即没有爱语唠叨形成的观念,他从小到大有的就是不断地练琴、在地下室练琴,剩下一点时间又是父亲给补习功课。

  在他的生活中,没有其他的接触,尤其是没有与伙伴的玩耍,没有生活的感受,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甚至他讲:在去自首的路上,他阻止母亲给父亲电话,因为他太怕父亲了……,当母亲告诉他:父亲严厉的外表后面其实很爱他,甚至非常为他自豪时,他才答应去自首。从中我看到的是: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甚至是身边的父爱……

  现在的问题是:他的生活里有什么?他知道些什么?——回答很简单:有的只是练琴(这是一种技能动作);知道的只是对父亲的惧怕、别让父亲斥责……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多么普通、又是多么典型的严父慈母的家庭?药家鑫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与努力,他的钢琴考过十级,他还以出色的成绩进入音乐学院……,如果不出这起案件,有谁会质疑这样的家庭教育有问题??

  问题还在于:他在这起犯罪中:前没有犯罪预谋,后没有正面冲突,带刀是因为他第一次去较远的城郊结合部教琴,他怕他自己显得年龄小,又开一辆新车而被人抢劫,于是,当天买下这把刀,他说,当他在黑暗中撞人后,走近被害人,只听到呻吟,于是,脑中出现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话……他说:想都没想都持刀扎向被害人,多少刀他自己也不清楚,然后跑向自己的车逃走,走后他不知道扎过多少刀,怎么扎的,被害人是死是活也不知道……

  分析到这大家能否明白:他的犯罪行为“目的”很明确——摆脱麻烦,但是,他的“动作”为何是这样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停顿?一下子完成?

  我这一分析是想说明:他的父母花费了那么多钱培养这么一位弹钢琴的儿子,结果是:只有技能,没有情感;只有动作,没有观念;只有逃避,没有底线;他的行为是在没有任何杀人示范、也没有相似的训练(如特种兵可能有相似训练),几秒钟内,一下子就是8或6刀,这种动作方式难道与他平时练琴无关吗?难道与当今社会中许多将艺术变成机械行为的教育无关吗?

  我在研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时,经常要从他们在现场的犯罪动作中找出他平时的生活背景或影子,从而发现嫌疑人的生活范围与特征,描述出一个从未见过的嫌疑人,我认为,药的作案行为与他平时训练最多的行为有关——这一分析完全是正常的专业分析,是发现他行为问题的由来,我不明白:这一分析怎么就成为:将扎人动作与弹钢琴相比,将杀人称为艺术?——后面的话本来就不是我的话,更不是我的意思,诸位愤怒的网友与先生们:您们不能将您们想象的东西加在我的话语后面,然后,对”此话+我“进行轰炸!我不能接受您们这种批判。

  药家鑫的案件,真正有点评价值的不在于他本人将受到什么处罚,而在于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相似的家庭,如何让这些家庭中的父母警醒;任何艺术、技能、知识、学历,只有在让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有其价值。

  这才是我分析的初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