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执行将更加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4-17 09:04:19  


 
  推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

  文章表示,为改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社会融资总量”应运而生。从社会融资总量已知的概念和范围来看,这意味着在未来货币政策的制订中,政策决策者将逐步看淡可以依靠总量控制来实施管理的新增信贷规模,而将目光放在了更加广泛的融资渠道上。这可以部分解决实际社会融资总量大于银行信贷资金的问题,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执行和监管更加符合金融体系发展的要求。

  社会融资总量更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需情况,便于监管当局更加准确地进行宏观调控,也更加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建设。由于银行体系内的信贷资金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出的人民币利率水平,其实并不客观而全面,而社会融资总量反映了整个经济体的资金供求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的人民币实际市场利率水平,才是整个社会真实的融资成本。换句话说,在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视野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才真正具有意义。

  在现实中,央行常面临着“政策授权”与“多重政策目标”之间的错位问题。举例来说,央行应该更多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的通胀管理等问题,但在现实操作中,央行也需要考虑经济增速。而从本质上来看,这两种目标在政策选择上往往大相径庭。引入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后,由于其内涵更加广泛,更多的监管机构将致力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这将推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实现。

  如果社会融资总量保持在目前的水准,中国的通胀将很可能居高不下。而治理通胀必然需要使用各种紧缩手段,同时也需要考虑各种不同手段之间的抵消和互补。过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大中国经济失速的风险。因此,可以考虑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包括允许跨国企业在国际板融资等途径,达到降低失速风险的政策效果。当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考虑控制社会融资总量,那么,收紧银行信贷,同时放宽企业直接融资,某种程度上等于是本来进左口袋的钱进入了右口袋。因此,宏观管理当局更需要从社会融资总量这样的全局指标作出考量,以达到适度和逐步紧缩的目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