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王晓夏:温总理出访背后的南海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1-04-30 08:33:03  


 
链接:王晓夏:两岸合作才能破“南海局”

  2011年04月22日22:58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王晓夏 

  面对菲律宾在南海的频频挑衅,马英九当局决定在6月份派出由台海军陆战队帮助训练的准军事组织“海巡队”进驻太平岛,并将装备重武器。

  消息一出,台湾媒体高调以“台海军陆战队实质性重返东、南沙”来评论这次“肌肉展示”。随后大陆媒体也广为引述,很多长期挣扎在“南海焦虑症”中的国人,在听惯了“谴责”、“抗议”的外交辞令后,此消息让他们顿时舒缓了些许。

   和国人的郁郁寡欢相比,南海诸国民众却能从媒体中听到其政府在南海“积极作为”、“军事调动”等许多新闻。虽然这些动作大都无关痛痒,却传达出两个强烈的信息:一是“和中国存在领海纠纷”,二是“政府在积极作为”。

  其中第二条不难理解,无非是民选政府宣扬政绩,为自己加分而已。但第一条“矛盾公开化”的策略却包含在南海国家日益趋同的一揽子“南海对策”之中。

  2009年,越南外交学院的“东海(越南称南海为东海)课题组”在一次学术会议中,有学者公开抛出了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公开化、政治化、非敏感化”的一揽子战略对策。这个“四化政策”政策逐渐被南海各国广为接受。

  除了上文谈及的“公开化”之外,“国际化”就是通过为南海石油开采进行国际招商,让各国实际利益身陷南海,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让中国陷入孤立;“政治化”就是将南海问题绑架在中国和整个东盟国家的交往之中,让其他与中国不存在领海纠纷的东盟国家对中国形成中国在“扩张”、“以大欺小”的假象(在一场大小、强弱之间的博弈中,人们倾向同情弱者);“非敏感化”就是让“南海冲突”在双边交往中频繁出现,造成一种“疲劳感”,使南海纠纷这个本来敏感的问题常态化,以此降低冲突的可能性。因为实力有限,南海国家并不想真的和中国为敌。

  通过这四条方针,“南海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化”、“长期化”、“国际化”,更重要的是“无解化”。

  在邓小平“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下,以及“负责任大国”的承诺中,中国主导推动一系列条约和协议,约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过激行为。中国一厢情愿地希望借此达到与南海国家“共同开发”的愿望。但对南海国家而言,接受合作就意味着失去“主权”。他们最终抛开了中国,选择了国际合作的道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