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我们为何怀念民国的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1-05-04 13:39:27  


 
大学教育 蔡元培:科举之后教育第一人

  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次年秋天,距离后来废除科举的日子还有六年,绍兴中西学堂的花厅里有过一次宴会,关于这次宴会,蒋梦麟曾经有过叙述:“忽地里有一位文质彬彬,身材短小,儒雅风流,韶华三十余的才子,在席间高举了酒杯,大声道:”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不彻底!哼!我……’大家哄堂大笑,掌声如雨打芭蕉。“谈论科举废除之后的教育,一切要从蒋梦麟笔下的这个才子说起。这个才子,便是蔡元培。蔡元培最早涉身富有现代气息的教育大概要从1901年出任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的特班总教习算起,后来同样在教育史上享有大名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当时就是蔡元培教授的特班上的学生。

  第二年,蔡元培又和同仁一道筹办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校并担任会长和校长之职。之后的日子里,蔡元培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教育领域,当时革命风潮四起,蔡元培也脱下儒衣,摇身一变而成为老牌革命党。政治型教育家的称谓大概来源于此。

  1912年,蔡元培出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这是个官,不过蔡元培不单是个教育官,更是教育家。在近五千字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蔡元培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他当时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从现实着手却从长远之处着眼。正因为如此,才有了1917年出掌北大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一时之间红楼上下欢腾,校园中人奔走相告“喜逢先生蔡”。

  这其中其实并不包含多少对现代大学的期盼,在学生的想当然中,有蔡元培这样一位充满个人魅力又资望深厚的人物来担纲北大,日后毕业想必不难寻觅饭碗。1917年1月4日,49岁的蔡元培乘坐马车缓缓驶进北京大学的校门。在接下来的一场极富震撼力的演讲中,他为现代中国的大学精神定下的却是一个恒久的调子:“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学生进入大学不应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应当以研究学问为天责,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必须抱定为求学而来之正大宗旨,才能步入正轨。”对学生们说了如此这番,又对教授们说了如此那番:“当有学问研究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说完这番,这个资深的革命党要员开始和政府谈条件:“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至此,一所成熟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已经呼之欲出了。在之后的岁月里,蔡元培成了北大“永远的校长”,“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被后来者奉为圭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