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美国标准”和“中国利益”间的较量 | |
http://www.CRNTT.com 2011-05-12 08:12:53 |
国际财经时报发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文章称,下一轮占据世界经济主导权的候选国家似乎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已经不再是一直以来拥有技术强势、品牌强势和定价权强势的美国这一家在掌控者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是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咄咄逼人的“欧洲标准”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欧洲市场”也在向美国“袭来”;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庞大市场潜力的“金砖五国”以及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更是出现了渐渐壮大自己、谋求制造业国家“共同利益”的整合趋势。 文章认为,如果美国无视新兴市场大国崛起的速度和力量,不将其纳入到“美国标准”的框架下,那么,美国经济债务累累和产业空心化的软肋就会让它渐渐失去美国货币、金融和创新方面无与伦比的国际竞争力,就很难维持今天美国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和治理的格局。而另一方面,可能让美国更担心的是,一旦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加大了与欧洲阵营的合作力度,那么,以“新能源”的新型战略产业为代表的“欧洲技术”,就可能会挤出当年在IT行业上曾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日本技术”的“美国标准”。 所以,不仅是中国,要打破以压“中国产业竞争力”为代价的“美国标准”的攻击,以保护今天顺利完成结构调整、让中国经济更上一个台阶的“中国利益”,而且连美国,它更会思考拿捏遏制“中国崛起”对美国构成压力所需要的制裁手段,和寻求中国“认同”乃至得到中国实质性帮助所需要的、即维护“美国标准”又认可“中国利益”的中美合作战略格局这“双重目标”之间的分寸。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这次战略和经济对话完全可以说是一次“中国利益”和“美国标准”之间的重量级博弈。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