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揭“富豪会所”真相 故宫面对三大谜团 | |
http://www.CRNTT.com 2011-05-16 09:36:08 |
类似争议在故宫或故宫周围并非一日,早一些的开放三大殿供影视剧有偿拍摄,后来的“星巴克争议”、“太庙图兰朵”,及花大价钱购买次等级文物甚至疑似赝品等,均是此类。对此故宫博物院也作出过一些调整,但如今事实证明,倘若基本文化、文明素质的缺失不能得到弥补,细节补救的效果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不止紫禁城,类似事件全国各地俯拾皆是,如五岳、黄山和曲阜过度开发,众多古城、古街“文化搭台创收唱戏”,追根溯源,不都是基本文化、文明素质悄然流失后,伪文化、伪文明粉墨登场李代桃僵的必然结果? 不光是管理者,整个社会在时代新旧更迭之际,传统文化、文明素质的低落,也给了这种伪文化、伪传统以土壤。收藏圈泥沙俱下的狂热,对民族复兴的急功近利,不都是最明显的表现么? 自称“十全武功”的乾隆,他的时代被称为清代盛世巅峰,但这位酷爱古董收藏、嗜好写诗写字的“书生皇帝”,却也是公认的假字画、假古董购买者,和烂诗、代笔诗的炮制者。这一古怪现象,曾被有识之士认为是“盛世危言”的真实写照;鉴古知今,今人固应对故宫博物院的一系列“丢失”较真,但更应认真反省基本文化、文明和传统素质的丢失——这个“失主”不仅是故宫博物院,也是各地有关部门,也包括你我。(作者系旅加学者) 故宫“失守、失语、失明” 着实让国人不踏实不放心 作者 李泓冰 2011年5月15日刊发于人民网“观点频道” 文化是要有载体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说到现实象征,就算是老外,也会脱口而出:故宫、长城……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定义——“中国人夙昔生活所需要之一切”,足见国人对中国文化载体的情感更加深厚如海。从这个意义上说,故宫发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如今牵丝攀藤发生在故宫的几桩故事,着实令人揪心。 一是失守,且是失守于一个很不“专业”的小贼。这确实让全国人民都不放心了。那是故宫博物院啊,拥有百万余件文物、50余万册典籍,安放着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深厚的家底呢!凡我国人,闲来若想到有故宫、长城稳如泰山地搁在京城,就算没去过,心里也有种心魂相守般的踏实。而那里一旦失守,由不得国人不心慌。 当然,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世界上很多名满天下的博物馆,都有过狼狈的失窃记录,有从事研究艺术品犯罪的专家甚至认为,盗窃艺术品的更多的是笨蛋,而非职业高手。 在防不胜防之时,亡羊补牢,永远不嫌晚。怕就怕,失守的不仅是若干套安保防线,还有发自内心的对守护国家级博物院那种如履薄冰的敬畏感。 十多年前,一位文化耆宿在有人建议他去故宫担纲时,摆手不迭,称故宫国之重器,不敢有米芥之疏,望八高龄难担大任。那种对国宝深深的敬畏之情与责任意识,令人动容,也令人怀想。 二是失“语”。文化重地故宫刚发生了低级安保失误,接着又出现了不该发生的笔误。故宫赠给北京公安局的锦旗写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文字虽不雅训,意思也算不错,惜乎将“捍”错成了“撼”,望之瞠目。 不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惜,故宫相关人士此后的辩称让人惋叹,说是为了显得“厚重”才选用了“撼”字,与“撼山易,撼解放军难”的“撼”同义……怎么,难道这个字可以通假到“捍山易,捍解放军难”么?选用此字,究竟是“厚重”还是“轻薄”? 一个字的错用,姑且置之一笑,然而,故宫守护人的责任意识,是“厚重”还是“轻薄”就是兹事体大了。“君子莫大于学,莫害于昼,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懒惰、自满与自弃,君子不为,故宫独不惕然而惧乎?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