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故宫可以建私人会所吗 | |
http://www.CRNTT.com 2011-05-17 10:49:56 |
博物馆追逐商业利益并非“唯利是图”,但就像卢浮宫人所说的:“大锅饭的荒谬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博物馆不能够拥有足够经济来源,其办馆的水平也可想一二。 >>>有经营,不代表不公益 正如专题《重庆卫视如何成为中国BBC》所指出的,有没有广告根本不是公益电视台的判定标准,一些国家的公益电视台,因为财政包袱重公众不愿负担因而要求加入广告;另一些国家的公益电视台,因为公众不堪忍受广告骚扰而要求去掉广告。 博物馆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要经营,则开支要由纳税人负担,而且可能由于经费短缺而影响文物保护和开放。当然,如果引入经营,虽然减轻了纳税人负担,获得了文物保护资金,但也会干扰博物馆的质量。所以,要不要经营各有利弊,这时候就需要公众来权衡和决定,只要是公众认为更符合他们利益的,那就是公益的。 故宫目前向公众开放的面积只有30%左右,同样,在超过150万件的文物中,公开的不过1万件,不到1%。其余没有开放的地方或年久失修,或被占用,而游客支付高票价只是远观建筑而已,这既浪费了珍贵的文物资源,也让国民得不到人文熏陶。故宫有16.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40多年从未进行过大修。故宫陈列几十年改进不大,现代化安全照明未能引入,参观效果差,观众不满意。其主要还是经费短缺所致。所以如果能引入经营,对游客和社会未尝不是好事。 □ 可以经营,不能赚钱 >>>故宫收支两条线 按照正常的理解,作为北京热门景区之一,故宫似乎并不缺钱,但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故宫博物院的门票年收入达到了5亿元,但因为故宫是事业单位,需要“收支两条线”,所有门票收入要全额上缴国库,依靠年度预算,经过财政部、文化部的逐级批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去向完全是用于文物保护。 >>>政府不但不补贴,还在赚钱 以有据可查的2004年为例,当年门票收入3.5亿元,故宫得到的维修费1亿元、日常支出1.4亿元,这还是因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有关部门决定从2002年到2008年每年支付1亿维修费。也就是说,故宫的门票收入支付了运行这个国家博物院的所有成本后,还要把结余上缴财政。 但财政预算的供血,时常让故宫感到捉襟见肘。一些重大修复项目或靠境外捐助,或靠国家专拨经费,故宫本身无力承担。 自20世纪50年代起,故宫博物院先后进行了500多项维修保护工程,这其中,就有香港特区、联合国以及日本政府的大力资助。如本次发生“会所门”的建福宫花园,正是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资重建的。而建福宫花园开放的收益,本也是准备用于“补充花园维护费用”。 除了缺乏文物保护的费用外,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难以改善也是故宫追逐商业利益的原因之一。因为故宫的门票收入是和员工工资无关的,所以发展其它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否则很容易导致技术人才的流失。 □ 经营也必须规范 >>>经营不透明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