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莆田的童养媳

http://www.CRNTT.com   2011-05-22 07:19:32  


莆田寻亲的童养媳,自左往右依次为王海乐、林秀珠、陈爱清。——本报记者 郭丽萍 摄
  中评社北京5月23日讯/福建莆田,2008年在册人口仅300万出头,却有着与其人口总数极不相称的数万名童养媳。童养媳本是当地的旧时陋习,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一度有所收敛,但上世纪70年代后,因为买卖婚姻、媒婆活动、女方索取聘金彩礼现象的出现,童养媳现象又在农村抬头。广州《时代周报》日前登载纪实文章“莆田童养媳的长成轨迹”:
  
  莆田人多称童养媳为“长乐子”、“闽侯子”,但长乐或闽侯幷非所有童养媳的故乡,多数人来自遥远的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被人贩子一路诱拐至此。

  莆田童养媳们在各自的成长轨迹里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对她们而言,1980年或可称为一道分水岭,自那以后的童养媳不仅数量锐减,某种程度上也拥有了婚配的自由。尽管命运不同,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强烈愿望—找到亲生父母。

  时代周报记者 郭丽萍 发自福建莆田、长乐

  5月8日母亲节那天,郭源英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从福建莆田抵达福建长乐,100多公里的路程她用了35年。

  相认后,郭源英与母亲李秀凤同时失眠,远在贵州的哥哥也兴奋得一天打几个电话给她。郭源英用“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概括她与家人重聚后的所有欣喜,还有心酸。

  35岁的郭源英是莆田灵川镇一家服装厂的工人,但与普通出生或幼年时即被收养的女孩不同,她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童养媳。

  位于沿海地带的福建莆田市现今生活着数万名像郭源英这样的童养媳。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20年间,当地流行幷抱养了为数众多的女婴或女童。这些女婴及女童部分来自莆田本市及附近福清、闽侯、长乐等地的贫困家庭,也有从省外如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被诱拐而来。成年后,他们多数顺理成章地从抱养家庭的养女变成儿媳妇。

  童养媳们在各自的成长轨迹里经历着不同的喜怒哀乐,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强烈愿望—找到亲生父母。她们原本都是自发地寻找,随着近几年民间力量的加入,分散的寻亲童养媳被集结起来。郭源英是通过长乐热线寻亲专栏找到父母的第9个幸运儿,找到父母被她称为“这辈子最欣慰的美事”,但对大多数莆田童养媳来说,因为年代久远以及有效线索的缺失,更多的人至今仍在寻亲途上跋涉、迷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