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日韩离自贸区有多远

http://www.CRNTT.com   2011-06-01 08:37:06  


 
  实际阻力究竟有多大

  文章表示,如果从最直观的角度考察,可以发现中日韩三国经济关系一直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大量替代性选择的存在是其主要原因。无论是10+3(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体制还是世贸体制,中日韩已经习惯于在一个更为广阔也更为多边的环境下处理彼此间经济关系。它意味着三国间经济合作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制度设计。

  在具体的经济关系中,中国可以为日韩经济提供巨大市场空间,而美国同样可以为日韩企业提供市场空间;即使美国与中国市场的产品结构并不重叠,印度似乎也可以起到替代中国市场的作用。同时,中国在技术与资金引进方面也可以用美国和欧洲来替代日韩。遵循“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古训,每个国家都要玩多元选择的游戏保障本国经济安全,这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替代选择策略长期以来已经发展到刻意削弱和限制彼此依赖性的程度,这就使三国间的经济交往经常会服从于多元选择的战略安排,进而受到其他国家反倒不会碰到的阻碍。

  为什么中日韩之间会存在这样一种不利于自贸区发展的政策惯性?很多经济学者将自贸区理解为单纯的资本、人员、技术与服务的跨国发展,还有很多人迷信自由贸易会对各国政治制度安全与运作模式产生强大的塑造(外溢)作用。这些理解可能忽视了自由贸易的另一种属性:自由贸易是一种经济安排,但它更是一种政治和社会意义的选择。自由贸易所打开的国门最终都会导致民族间、制度间、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而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又会反作用于自由贸易、决定它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

  中日韩三国中个别政府寻找多重选择,长期不肯给予三国自贸区发展以优先考虑,这在经济学上不明智的,因为它不符合效率与效益最大化原则。但它在政治与社会层面又是理性的,因为三个社会目前大概也无法形成这样的绝对共识,即我们愿意彼此离得如此之近。不经济的规避自由贸易行为却符合社会心理期待,这是一个三国政府在未来亟待解决也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日本所遭受的地震、海啸、核辐射灾害,以及这些灾害在东北亚地区的扩散,确实为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空间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谓的近邻并不是指地理距离的远离,而是指涉心理与社会距离的远近。现在契机出现了,三国政府的努力是否能够真的拉近三个社会的距离呢?

  目前的东北亚三国,在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期后,几乎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社会转型重任。守望相助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许多过去就有现在也不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走向自贸区的现实之路。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