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许小年:中国奉行凯恩斯主义走火入魔

http://www.CRNTT.com   2011-06-03 09:18:23  


 
  退一步讲,即使保障房顺利建成,商品房可能会因此而更加昂贵。这是因为保障房主要满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能够分流的中端和高端需求有限。由于“18亿亩红线”的硬性约束,土地供应总量是固定的,用于保障房的多了,用于商品房的必然减少。简单的算术告诉我们,保障房计划使预期商品房供应缺口扩大,会推动商品房当期价格上涨。

  除了土地,对市场预期产生较大影响的就是货币政策。因加息步伐落后于通货膨胀,真实利率长期为负,通胀预期抬头,购买实物资产的需求持续旺盛。在“买比不买强”、“晚买不如早买”的心理驱使下,假证明、假离婚、个人购买转为公司购买等手法流行,严厉的行政手段也无法压制坚挺的当期需求,房价并未出现显着回落。

  如果政府下决心将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是否能够改变市场的预期?也许,但问题是调控能否进行到底?过去几次楼市调控,都因投鼠忌器,顾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而放弃。一旦政策松动,价格立即报复性反弹,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与前几次不同的是,在控制通胀的总体方向下,政府似乎愿意牺牲一、两个百分点的GDP,以求房价的下降。但这次必须顾忌的“器”也不同了,地方财政可能成为新的掣肘因素。

  房价的症结在于地方财政,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房价中约40%~60%为地价和各种费税,也就是地方财政收入,不解决地方财政问题,房价就是打不开的死结。

  有人认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财权过分集中在中央政府,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不对称,地方不得不另辟财源,土地财政应运而生。这个分析看上去有道理,但并不准确,地方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是支出增长过快,特别是金融危机期间,执行拉动内需的政策,各地无不大干快上,地铁、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投资猛增。支出超过收入,地方政府只好用卖地收入和土地抵押贷款弥补不足。请注意,用土地作为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这是土地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价不仅影响卖地收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规模。官方数字表明,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8千多个,贷款余额8万多亿,相当于中央和地方政府一年的财政预算总收入。

  房地产调控令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如果将调控进行到底,资金链条首先断裂的可能是地方政府,而不是开发商,那时怎么办?如果沿着行政干预的思路走不下去了,房地产市场的希望又在哪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