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盛宣怀后人:薪火留在东洋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4:01:39  


 
  杨桥巷17号

  福州市中心的杨桥东路17号,保存着林觉民的故居。这里原名杨桥巷,为福州城内著名的三坊七巷的最北端一巷。若问福州城何处最出人才,本地人必定指向三坊七巷。近代以来,这丬格局始于唐宋、院落多建于明清的街区,先后诞生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收留了左宗棠,走出了冰心。

  杨桥巷17号的宅院,青砖灰瓦,如今依旧。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兴建房地产的大潮首次冲击福州时,这座小院曾面临拆除的风暴。

  “当年,这里说起来也是市级文保单位,但实际上连牌子都没有挂,院里院外杂草丛生,走过路过的没人知道它是林觉民故居。”

  64岁的李厚威向记者回忆。那年,他还在福州一家集体制工厂上班。由于“天不怕地不怕,反正头上没有乌纱帽”,李厚威连续写了四封“抗议书”发表在《福州晚报》上,幷不断写信向政府谏言。林觉民故居得以保全。

  1991年,林觉民故居暨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成立,挂上了国家级文保单位的牌子。工人李厚威被任命为负责人。

  李厚威对林觉民的兴趣源于家族。成年后他从伯父李心庄的旧笔记中无意发现,林觉民曾是伯父的学生。1900年左右,李心庄任教于福州蒙学堂,兼教英文和体育,学生名册中赫然列着12岁的林觉民。

  林家在福州不算大户,但是书香门第。林觉民的祖父林彦起是举人,觉民为其四子林孝颖所生,后过继过其兄孝凯。十九岁时,父亲林孝颖为林觉民娶亲陈意映。这是一门好亲事,陈家望族—后来担任溥仪老师的陈宝琛即为陈家族人,陈意映喊他叔公。陈意映的父亲陈远凯是位举人。出身于这样家庭的陈意映本人,自然是知书达理,端庄大方。

  “林觉民长相俊朗,陈意映看上去不算漂亮,有些对眼。”李厚威看着故居墙上挂的两人的照片说道,“他们的爱情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基于精神上的相契,这在当时是难得的。”

  在林觉民去日本留学前,他们度过了两年闲适、愉悦的时光。《与妻书》里所言“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幷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说的就是此时。林觉民在家里搞起了诗社,发动全家女眷捧起《红楼梦》来读。之后干脆办起了女学,自编教材,担任主讲,介绍世界大势、抨击封建礼教,在他的劝导下,家里一众女眷纷纷放脚,堂姐妹还投考了福州女子师范。之后,儿子依新诞生,林觉民与妻儿告别,赴日本庆应大学读哲学。在日本,饱尝思念之苦的林觉民写过小文念及妻子:“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

  舍身成仁

  东渡之前,林觉民已经在参加革命,陈意映对此一知半解,林觉民出于爱怜还是其他考虑,似乎幷未与陈意映明说过自己的革命抱负。但陈意映对林觉民的行动应当是心知肚明的,林觉民去下渡十锦祠开会,陈意映经常帮忙望风。

  1910年广州起义失败,同盟会内部被失败主义情绪笼罩。孙中山却提出“愈不可为,愈为”,幷在当年11月定下了翌年广州再起义的计划,电令留日学生、华侨倾巢出动。当林觉民赶到香港跑马地筹备部机关时,黄兴喜不自禁:“意洞(林觉民字)来,天助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当即命令林觉民回福建召集壮士,赴广州聚义。

  这一趟,便是林觉民与老父、妻儿的最后一别。他谎称是学校放樱花假,回来几天便与同学赴江浙春游。除了召集敢死队员,林觉民此趟还负有运送炸药重任。他用出殡仪式把炸药藏于棺木中,孀妇本就由陈意映扮演,最终因陈意映已怀孕才作罢,改为朋友方声洞姐姐方君瑛顶替。根据《与妻书》,早年林觉民每趟回家筹划,陈意映曾哭泣央求:即使今后远行,也要一同随行。最后这趟见面,林觉民曾想告诉陈意映起义之事,然而“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两人在无法明言的痛苦中,即成永别。

  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失败,林觉民负伤被擒。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根据相关记载,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诉两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

  李准甚至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可以留下林觉民为清廷所用。张鸣歧则认为,这个“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的林觉民,如果留给了革命党,实为后患。

  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