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严厉抗击通胀才能实现“软着陆”

http://www.CRNTT.com   2011-07-04 08:24:18  


 
  相同的故事也发生在日本身上。给人的教训是,通胀有着寄生性的力量。因为通胀在大部分阶段其实是一种利益分化的方式,例如房地产、证券和大宗商品的炒作者都能在通胀中受益,而辛苦的储蓄者和普通工薪阶层劳动者则是“冤大头”。每次政府压制通胀,尽管具有道义性,但通胀受益者都会在不同的时期诉说“通胀即将见顶、政策不能超调”,而这些势力的能量非常强,经常会影响到政府的力度和节奏,使得政府的出手往往都会“偏软”,变成一种事后的点缀。于是,通胀显得停停走走,一跌三涨。一直到通胀发展成为滞胀,在滞胀状态下,失业无法下降,企业利润无法提高,通胀将那些原本通胀受益者都一起伤害了,通胀伤害了所有的人。这时候,消灭通胀才变成一种“共识”,才推动了保罗•沃尔克的出现。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通胀会带来一些人们不愿看到的社会问题,政府从稳定的需要开始严厉对待。

  文章分析,这次不断蔓延的全球性通胀有一个插曲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产生了2009年-2010年的“通胀消失”,并给予“超调论”者口实,认为严防通胀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这场金融危机从长远看恰恰是强化了全球大通胀,因为遵循凯恩斯主义的政府的解决方式是全球性步调一致地印刷货币来拯救,但每个国家都暗自希望别国收缩货币、遏制需求、产生要素下跌效果(比如油价下跌),从而降低本国的外部通胀压力,这样本国就不必承担自主紧缩的成本。这样,就形成了步调不一致地“退出”,演化为更为广泛的扭曲。而且,这次拯救已经形成了一种“货币主宰”文化,甚至认为印刷货币可以托住任何一次危机。如果经济体里闲置资源利用和生产效率提高,远低于货币增长的话,那无疑说明货币没有被吸收,而是创造了极大的扰动,扭曲了价格,深化了不同部门、行业和产业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令不断发展的通胀降低了普通民众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它的代价是不言而喻的。

  文章最后说,我们非常担忧“通胀见顶论”的论调,担忧通胀在停停走走间变成“所有人皆受害者”的终局,但是有时候人们会无奈地发现:历史总是在相似中再发生一次,留下更深的一次伤痕。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