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内地“状元”香港升学记 | |
http://www.CRNTT.com 2011-08-01 12:16:09 |
香港回归中国的第二年,香港行政特区为招揽内地人才,开始推行“杰出内地本科生计划”。同年,名列公立大学前茅的港大启动了“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2002年,在双方政府的同意下,港大在首批开放的两市(北京、上海)四省(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招收了第一批内地自费本科生。 高考前,有几个香港高校到学校里做宣传,李清扬就顺手交了报名表。 北大还是港大,高考结束后,真正的抉择摆在了李清扬面前。像其他内地生一样,李清扬对未名湖清华园有一股抹不去的情结,而另一边是逐渐被内地认可的、拥有多方优势的香港高校。 “香港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规则来管理大学,在制度上、架构上与国际接轨。香港政府在教育上不惜投入大笔资金,用领先于国际水平的待遇招揽优秀师资,使得香港高校具备国际水准、国际公认的品质。而大学对于内地来说,实际上是一个舶来品。但在模仿的过程中,内地大学很多的‘非大学本身的元素’,导致其与国外现代大学存在较大差距。”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马健生教授说。 志于学商的李清扬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 李清扬与其他优秀内地生在香港高校得到的高额奖学金,也被内地媒体争相报道。李清扬对此有些不满:“选港大还是北大,本身是你愿意选哪个学校的问题,他们老喜欢拿奖学金来讨论,感觉你很拜金,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香港高校沿用的是英国中学七年、大学三年的学制。在2012年香港改用“三三四”的新学制前,港大的内地生可在内地高校委培一年,再正式入读港大。 接受港大内地生委培的内地高校均为名列前茅的名校。因此,李清扬被港大录取之后,同时也可以获得在北大委培的体验,这也是不少优秀内地生选择港大的一个原因。 2008年内地市级状元黄静(化名)亦投向了港大。黄静告诉记者:“一直都蛮想考香港的学校,既可以‘出来’,还可以去北大。其实两个学校都挺想去,但如果四年都呆北大,没什么excitement。” 内地开放招生的省市逐年增多,但香港高校在早期能够真正走进内地公众的视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状元效应”。 陆今妮即将从香港大学化学系拿到博士学位,但2003年她报考时,香港高校在内地的宣传甚少。她对于香港高校的了解,大部分来自在港大就读的“父母朋友的孩子”。 “跟我报考那时候很不一样,现在听到的都是状元。”陆今妮说。 近几年的招生结果显示,内地学生赴港读书的人数正在逐年上升。香港高校一边增加在内地的招生人数,一边抬高内地生学费。香港大学学费已从陆今妮报读时的4万多港币,涨至12万港币。 更受关注的是,单单港大今年就揽走了内地17个省市状元,比2010年多了近一倍。马健生分析:“这跟香港高校的竞争策略、吸引学生的策略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早期时,他们并不是说要状元的,我估计他们了解了中国市场的公众心理后,调整了竞争策略。香港的大学比较多,简单来说就是产能过剩。我想他们可能更清楚地意识到了内地作为生源地的意义。”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