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大水深藏陈忠实

http://www.CRNTT.com   2011-08-16 15:53:49  


 
  陈忠实1942年出生在西安灞桥西蒋村。在父亲的意识里,是让儿子离开乡村,到西安或别处去谋一份体面的职业。为了供给陈忠实和他的哥哥读书,父亲常常是变卖粮食和树木,很是艰难。高中毕业之前,陈忠实也谨慎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他的打算是:上上策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再次是回乡村。遗憾的是当年大学招生名额锐减,他落榜了,军营也对他关了门。于是他便只得归去,时在1962年。陈忠实感到了命运对自己的捉弄。

  完完全全当一个农民,陈忠实显然难以接受。好在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在乡村,几乎什么事情都难干,但只要你长着一根对文学产生兴趣的神经,文学却是可以干的。缘于此,陈忠实变得沉静起来。水深了才能沉静,而且沉静之中也许还潜藏着波澜。于是,在乡村当教师、当公社干部之余,他把自己埋进了文学创作之中。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编辑先生写来一封信,说他的散文比诗好,建议先写散文,然后触类旁通。陈忠实受到启发,集中写散文,连发了七八篇。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1992年接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实至名归,也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他的小说获茅盾文学奖,版本数种,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他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翻译为日本语、韩国语、越南语。而以陈忠实小说做学问的专家也不在少数。

  陈忠实一再坦言,他与文学结缘并白头偕老,完全是一种兴趣。陈忠实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

  陈忠实是一个从中国社会最底层奋斗出来的作家,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踏过泥泞五十秋”。一个“踏过泥泞”概括了他几十年深刻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

  《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在锻炼自己承受痛苦的心理能力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成就我的艺术理想,也成就我的人生理想。”陈忠实如是说。

  “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我站在我村与邻村之间空旷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湿了的原坡和河川,绿莹莹的麦苗和褐黑色的柔软的荒草,从我身旁匆匆驰过的农用拖拉机和放学的娃娃。粘连在这条路上倚靠着原坡的我,获得的是宁静。”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

  宁静但不闲散,陈忠实在乡下,读书也好,思考也好,都是在酝酿“大事”,《白鹿原》就是在乡下写成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