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控制物价应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http://www.CRNTT.com   2011-08-20 08:41:48  


  中评社北京8月20日讯/上海证券报日前发表特约撰稿人梁达文章表示,与以往相比,本轮物价上涨呈现新特点,治理难度加大,应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轮物价上涨不同于以往的主要表现

  文章分析,1、食品价格充当了涨价的首要推手。

  国家统计局在计算CPI时,食品权重为34%,其次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占14%,居住占比为13%,交通通讯占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占10%,衣着占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占6%,烟酒及用品占4%。由此可以看出,食品类支出占CPI的比重最高而粮食价格走势成为影响国内CPI走势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来,由于旱灾等因素影响,推高了食品价格。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因素,以及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季节性波动,共同推动了此轮物价上涨,出现了物价涨幅持续攀高的局面,也大大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下了36个月来的新高。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CPI上涨约4.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CPI上涨约1.46个百分点。从数据可看出,与以往多轮物价上涨一样,食品价格充当了涨价的首要推手。

  2、输入型通胀特征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助推相关产品价格上行。

  今年以来,由于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宽幅震荡并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导致国内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相关产品价格齐涨共跌。与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同比累计涨幅分别为10.9%、15.7%、10.5%和18.4%,同期化工类原材料购进价格累计上涨18.9%;与有色金属相关联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价格累计上涨26.5%,同期有色金属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30.0%。

  尽管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输入型通胀并未减轻。而后期中国仍将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输入型通胀压力有加大的可能性。输入型通胀具有不可控性,如果美国推出新一轮宽松措施,美元超发可能再次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