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特供不除,中国食品安全难有保障

http://www.CRNTT.com   2011-09-21 13:24:07  


 
  现在中国的问题恰恰是,“特供食品”并不只是媒体曝光的一些案例,而是大面积存在,几乎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特供农场和蔬菜养殖基地与渠道,从商家喜欢为某种产品打上“特供”来看,社会也普遍存在着“特供”心理需求,这又进一步反证了目前的食品安全的确堪忧。

  事实上,中国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对“特供”这个字眼并不陌生,它曾经高调地存在,代表着物资紧缺时代,普通人难以得到的好东西。任何特供,都表明一种物品的稀缺性。计划时代如此,当前的各种食品特供现象依然如是。只不过前者是普遍的物资短缺,现在则是让人放心的物品短缺,可称之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因此两者之不同是:计划时代的特供,是作为一种制度,一种按权力大小分配资源的特权和福利,普遍存在于官员队伍里的,它明确与权力和官职挂钩,权力越大,官职越高,所能得到的特供也就越多;当前的特供,则还未形成一种明目张胆的制度,它只是少数部门和单位借助于权力,为自己部门建立的一种福利,享受这个福利者,不单是单位领导和官员,普通职员也能得到。但不管怎样,特供存在本身,说明特权现象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

特供的寄生虫本质

  假如社会多数人都想通过特权来谋取建立特供体系,从而使自己免受物资匮乏或免受有毒有害食品之苦,结果必定是食利者众多,生产者愈少,出现更多的物资匮乏,更多的有毒有害产品,最后导致整个社会不堪重负。

  苏联就是前车之鉴。有研究者认为,二战后,苏联的生产效率一直在提高,但是国民生活水平改善缓慢,原因就在于庞大的特供体系,霸占了经济增长的大部分成果。特供体系下,特权与职务挂钩,并扩大到家属,致使党政机构设置越来越多,干部队伍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权食利阶层。

  另外,特供制度一开,最初可能仅是食品,仅限于特供商店,但后来由于各种物资和服务短缺,特供体系也就深入到服务业,如医疗保健、子女教育、休闲旅游,甚至连空姐和飞行员都是特供的。特供除了满足特权阶层的消费需求外,也是黑市商品的主要来源。这样,特供系统虽然稳定了干部队伍,但特供机制对经济增长毫无贡献,从而导致社会的负担越来越重。当整个社会的产出无法满足特权阶层的庞大特供需求时,最后必定会把国家经济拖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