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北师大女生“求包养帖”是一张道德试纸

http://www.CRNTT.com   2011-09-23 09:57:42  


 
五岳散人:“大学生求包养”试探出几成真相

  2011年09月22日08:50解放网 五岳散人 评论作者

  总是有女大学生被包养的传说。这个传说大约是有几分真实的,但是不是如一些人想像的那么多、那么龌龊,却也未必。为了验证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前些天有几个北师大的女生做了一个试验,她们在论坛上发帖求包养,标明了兴趣、爱好、年龄之类的资料,并且留下了电话号码。看来这个试验还是挺成功的,这些天里她们收到了十几条询价的短信。

  据这几个大一的女生说,她们只是对这个社会不太了解:“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女大学生因为贫穷等原因导致慢慢堕落,想了解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容易受社会诱惑,于是发帖。 ”不知道通过这种试验,她们对于社会与人性了解了多少。如果就是好玩儿也就罢了,但要是由此引发了她们对于社会、人性的某种过于阴暗的想法,恐怕这个试验就算是把自己给害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性的底线是轻易试探不得的。西谚有云:不要试探你的神。神是不可以轻易试探的,人性也同样不可以轻易试探,因为这概念包涵的意义太广泛了,表现的形式也很多样,轻易地试探其底线,又是利用网络这种大面积的传播手段,难免会让人性中最不堪的那一面呈现在自己的眼前。而那其实并非人性的全部,只是一种“性息”广泛传播之下的沉渣泛起。

  但这种沉渣泛起自有其存在的社会意义。 “包养女大学生”这种传说能够成为某种社会真相,除了确实有个别情况是真实事件之外,也因符合了大众对于社会现状的臆想。在很多人看来,社会中并不缺乏这样的情形:为了不付出努力而得到好的生活,可以随时出卖自己。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女大学生当然有可能被包养。虽然任何一个严肃的、有理性的人都不会这么看,但这恰恰符合大众的某种心理判断。

  有媒体人士说过,我们不能凭借印象来批评。这句话放在这里也同样适用。有时候对于社会的想像变成了论据,在并没有多少事实支撑的条件下,推导出一个自己所希望的结论。这种逻辑放大起来是相当可怕的。比如说前段时间某地发生一起沉船事件,网络谣传有60个孩子死亡,与官方数字大相径庭。但如果我们看到那种船就会知道,即使超载也装不下60人,哪怕是孩子。可就是有人用超载数倍的汽车、火车作为例子说事,完全不顾那种船并没有一个结实的船舱、所以不能玩命往里塞人而不掉下水这个事实。

  凭借印象试探人性与社会有时候是有用的,这也是为什么常识如此珍贵的原因。但常识的取得必然需要一些专门的知识,然后才能形成一种正常的社会印象,进而用这种尽量不跑偏的常识来观察社会。

  回到这件事上,这样轻率的试验当中,真正打算包养大学生的有几个?接到十余条这样的短信,有多少只是因为好奇?如果把这种好奇、凑热闹的都删除,你又能肯定有几个?而浏览过这个帖子的人有多少?这几个占了多少的比例?作为一个试验,这并非是在探究人性的善恶,而是给了自己一个搞晕自己的机会。

  前两天我曾经在微博上说过一段话:年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道德底线定得太高不好,一是生活会太艰难,二是还不知道世界其实很复杂,对错没有那么简单。年轻时保持基本良知即可,随着年龄增大、经验增多、社会资源更丰富,再把底线逐步提高。这话的意思不是说让人无恶不作,而是在大多数时候保持基本的底线与良知即可,并不需要像这种“包养试验”一样,深刻体会人性的恶,从而变得似乎看透一切。其实有句话我没说,很多年轻人在高道德标准的教育下,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到一些社会的阴暗面之后,那种幻灭感与虚无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伤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