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马英九应伺机恢复其有份筹组的国统会

http://www.CRNTT.com   2011-09-29 08:02:47  


 
  但是,马英九提出“不统不独不武”,及担心连战、吴伯雄反“独”不反共走得太快,找来台联党出身的赖幸媛担任“陆委会”主委,充任“踩煞车”的脚色也就算了,他在就职后未有恢复被陈水扁“冻结”了的“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即始终令人难以理解。实际上,陈水扁当初是要“废统”的,但在北京的强烈批判、国民党的强力抵制和美国的强大压力下,才改为“终统”的,亦即“终止运作”、“终止适用”,含有将来还可以恢复适用和运作的意思,这就为马英九恢复“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留下伏笔。

  但马英九却始终没有恢复“国统会”的运作和《国统纲领》的适用,相反还籍着“三不”而强调“不统”。为此,许多人都指出,成立“国统会”,起草《国统纲领》及“国统会”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时,马英九时任“陆委会”特任副主委,是“陆委会”的主事人,也是“国统会”最核心的幕僚,从头到尾亲自主持了这一系列的幕僚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难道他对此一点感情都没有?

  其实,马英九对《国统纲领》及“国统会”《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是采取了“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态度,凡是对自己有利时,就翻出来作为攻击对手的有力武器;凡是形势对自己有利时,就让它藏在仓库里睡大觉利。不是吗?就在蔡英文公布其《十年政纲》的“两岸篇”,否定及拒绝“九二共识”时,马英九当时即使是台风“南玛部”袭台,也不惜冒着被批评“不救灾,却搞选举”的批评,赶回“总统府”召开紧急记者会,把过去的文件翻搜出来,声称在 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 的“国统会”会议中,通过了“一个中国”的涵义,并成为当年十月海基会在与海协会商谈时,提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理论基础,从而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马英九为了强化这段历史的真确性,还强调当年由李登辉主持通过这个决议时,“当时我也在场”,并表示连陈水扁都说“有这个东西”。此时,“国统会”就成了他批判蔡英文的强有力武器了。

  最近,台湾五南出版社出版了曾任《联合报》和《中央日报》记者,现任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助理教授李福钟的《国统会与李登辉大陆政策研究》一书(此书估计是其在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修读博士学位时的论文的基础改撰写),就力证马英九从“国统会”的草创阶段,到“国统会”先后通过《国统纲领》及“一中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书中指出, 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 ,“总统府”副秘书长邱进益奉李登辉之命,邀约“行政院”副院长施启扬、“国安会”副秘书长董世芳(即澳门国父纪念馆的党产物业代表持有人,已逝)、“研考会”主委马英九、国民党副秘书长郑心雄等人,在“行政院”四楼会议室开会,讨论成立“国统会”相关事迹。施启扬又邀请“行政院”秘书长王昭明、“研考会”副主委高孔廉参与,后来“行政院”法律顾问、著名律师陈长文也加入。 八月六日 ,上述人士再次开会,作出九项结论,将“国统会”定位为谘询性质,委员为无给职,由“总统”聘任,并定出成立的时间(“九月中上旬”。因此,马英九可说是“国统会”的催生产婆”之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