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赵立人:辛亥前后,陈炯明尽了最大努力

http://www.CRNTT.com   2011-10-17 15:15:22  


 
  南都:他当时有没有提出什么政治主张?

  赵立人:陈炯明中秀才之后提出过一个“孟子社会主义”的口号。为什么孟子会和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呢?因为孟子提出了井田制。和今天认为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不同,在陈炯明看来,井田制就是保证耕者有其田,就是一种社会主义。所以他在惠州起义时打的是井字旗,就是从他说的孟子社会主义、井田社会主义而来。陈炯明在很年轻的时候便以一个社会主义者自居。这一点在其他方面也有表现,他曾办过一份名为《海丰自治报》的报纸,每逢劫案,其他报纸都会写些要加强治安之类的话。但他不是,他总是加一个像“不均产之害”这样的副标题。在陈炯明看来,正是因为私有制,才有了贫富不均、抢劫。要想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均财,即社会主义。他后来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和他这种思想是分不开的。他参加革命后,甚至一度和无政府主义者关系非常密切。这也是陈炯明和其他民国重要政治人物之间比较大的差别———他一生都宣称自己是信奉社会主义的。

  南都:陈炯明这样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赵立人:他最早应该是从梁启超的文章中了解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当然他说的“社会主义”和我们现在说的“社会主义”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虽然都提出了耕者有其田、均产、均富等主张,但陈炯明的社会主义还带有相对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与此同时,海丰也是三合会相当活跃的地区,陈炯明的思想中也吸纳了不少农民阶级的均产思想,这是毫无疑问的。

  南都:那么陈炯明又是怎样步入政坛的呢?

  赵立人:在海丰法政学堂学习时,陈炯明便参与创办了海丰师范学堂,又办了《海丰知识报》,应该说当时他的一整套政治主张已经基本定型了。除了办学堂、报纸之外,陈炯明还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织了带有革命色彩的组织--正气书报社。他们时常在方饭亭,也就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地方集会,共谋革命。也就是在法政学堂,陈炯明结识了朱执信。朱执信是当时同盟会重要的理论家,《民报》上很多重量级文章都是由他撰写的。朱执信的革命思想给了陈炯明很大的启发,让他接触到了同盟会暴力革命的主张。1909年,陈炯明更是在朱执信的介绍之下参加了同盟会。但总体而言,陈炯明早期还是以一个士绅的身份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具体的革命活动并不多。

  南都:按照比较正常的思路,作为传统士绅的陈炯明应该会对清政府抱有一丝希望,但是他好像没有,反而是从一开始就偏向革命。

  赵立人:对,这和他出生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刚才我说到,海丰是三合会很活跃的地区,在太平天国时期三合会就曾和清军在那里反覆拉锯了很长时间,暴力革命的思想必然在当地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广东又是南明最后统治的地域之一,清朝平定广东要比其他地区晚了好几年,而且在平定广东的时候屠杀也很严重,这种不信任的基因可以说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所以说,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在广东各地始终都是很受怀疑的,君臣关系的合理性也很受怀疑。可以说广东的各个阶层,包括地方士绅、举人等,都有不少人不认可清朝统治的合法性。陈炯明也不例外,他对清政府从来就没有真的好感,而且也不认为它是一个合法政权。所以陈炯明有这种思想并不奇怪,正是广东本地反抗清朝统治的传统思想和外来新思想的结合产生的,他这样的人,是传统和激进的混合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