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经济增长趋缓不全是坏事

http://www.CRNTT.com   2011-10-21 08:33:24  


 
  就中小企业而言,当前爆发的温州老板“逃亡潮”,虽事由高利贷直接引发,但仍可视为当前中小企业因信贷收缩产生普遍困境的典型反应。就外贸出口而言,虽然1-8月份,中国出口增长23.6%,但贸易顺差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0%。对居民消费而言,虽然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9%,但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却下降逾1个百分点。再者,虽然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比去年同期高出0.2个百分点,但如果去除过去两年大规模投资的惯性延续,今年额外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会大大滑落。

  微观经济层面众多指标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小企业倒闭事件频发,所引发的“经济恶化”的放大性传播,极易令人产生“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过头,必须立即调整宏观政策方向”的误解。

  文章指出,若跳出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带来的坏情绪,冷静观之,我们就不会过于慌乱。因为:一来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幅度并不大,增速仍在9%以上;二来经济增长的相对下滑,是抑制高位通胀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三来,鉴于中国经济在过去两三年间2008年次贷危机而形成“刺激式”增长,经济增长适当放缓有其必要性。

  此外,相较于全球经济走势,中国经济增长相对放缓,亦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受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以及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等世态的持续波及,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需求大幅减少,这对作为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而言,必会造成其规模受限或利润受缩,进而令中国经济增长相对放缓。其次,发达经济体面对经济不景气、债务高企的局面,必然指望尽快扭转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逆差,由此引发的贸易战、汇率战在所难免。为避免双方矛盾过于激化,中国相对减少贸易顺差、减缓经济增速,就具有一定必要性。

  当然,对经济发展趋缓的冷静认知,并非意味着可对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等现实困境置之不理。应在认清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主次矛盾的前提下,在经济运行更为系统的层面寻找突破口,而不是过多倾向于应急式的救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