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普京归位”能否为中俄关系带来12年稳定期

http://www.CRNTT.com   2011-11-15 09:32:18  


 
  中俄两国的民间交流是除经贸关系之外的又一块重要基石。中小企业的经贸活动本身起着双重作用,既能提高双方的经贸水平,也能扩大和深化两国的民间交往。两国关系如果仅仅停留在高层互访会晤而没有民间交流相呼应,是不会稳定的。中俄民间交往中,两国的精英包括学者、记者、律师、白领、教师、业主、公务员和自由职业者等,他们构成了两国的中产阶级。随着中俄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正在两国悄悄地崛起,他们逐渐对国家的内政外交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个阶级受过高等教育,阅历丰富,生活比较富裕,对事物判断有着独立的见解,而且他们掌握着媒体话语权,影响着广大民众的见解。

  中俄两国的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对中俄关系的看法不会随政府起舞。遗憾的是,俄罗斯部分精英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是负面的。老一辈偏左,新一代偏右。笔者曾与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有过交谈,他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保留看法,并且反对中国恢复高考。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俄罗斯著名政治学者尼科诺夫,他是苏共领导人莫洛托夫的孙子,则反映了另一种倾向。他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类似于苏联模式,俄罗斯无法接受。在中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年轻精英对俄罗斯的第一感觉是历史上沙俄曾经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然后觉得俄罗斯很穷,有点瞧不起,再有觉得俄罗斯善变,不好打交道。

  目前维系中俄民间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是两国文化的影响力。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在老一辈中国文化精英的介绍下,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影响。苏联文化在中国红色文化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上世纪50年代中俄关系蜜月期播下的友好种子迄今尚存。同理,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古典文化以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文化也有着很好的印象。现在的问题是,随着那些深刻了解中俄文化并能热心传播的老一代文化精英退出历史舞台,中俄文化交流是否也有可能随之退出大众视野而被挤入象牙之塔?如果两国的民间交往既缺少经贸联系又缺少文化纽带,只靠政治关系一条腿走路,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肯定不会平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