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国民党不分区“立委”提名展现改革决心

http://www.CRNTT.com   2011-11-17 08:33:52  


 
  在过去“立委”选举是采用“复数选区一票制”之时,不分区“立委”名额的分配,是以各政党的总得票率作依据,凡是跨过百分之五“门槛”的政党,均可参与分配不分区“立委”议席,并按其总得票率来分配席位。也就是说,选民在投票时,其所投下的一张选票,在投了某位候选人的同时,也等于是投了这位候选人所在的政党。而各政党所提名的候选人,当然会有形象较佳者,也往往也有一些形象欠佳者塞进去。因此,这就令选民在投票时,面临两难的困境:本来对某位候选人有好感,但却极不满意他所在的政党;或是不喜欢某位候选人,却支持他所代表的政党。在此选制之下,选民们往往会有“被绑架”的感觉。为此,“立委”选举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原来的“一票制”改为“两票制”,其中一张选票是投给该选区的“立委”候选人,另一张选票是投给政党。因此,不分区“立委”票也称为“政党票”。其用意是避免再发生选民被迫选出不合意的候选人或是投了不喜欢的政党的票。

  在过去,尤其是在改制之前,民进党是较为重视不分区“立委”提名人的形象及公正性的,将报名参加不分区“立委”选举的参选人,分为政治人物组、专家学者组、弱势团体组、原住民族组等四类,而每一组别的参选人,又依次排序。提名名单就以上述四组为依据,轮序排列,即第一轮是每一组别的排序第一者,第二轮是每一组别的排序第二者,于此类推。这样,就能使该党提名的不分区“立委”候选人,各类代表的构成比例较为均衡。

  而国民党以往在提名不分区“立委”候选人时,则往往与设置不分区“立委”的原意有差距。尤其是在李登辉时代,或是将一些向党捐了钱的黑金人物塞进去,以作回馈,或是安排下台政务官作不分区“立委”提名人,以作补偿,因而被民进党猛烈攻击为“黑金分赃政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