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 |
任剑涛:现代国家建构的文化根基 | |
http://www.CRNTT.com 2011-11-28 14:51:12 |
三、文化与政治的交互影响 现代国家建构中文化的次级效应。我们要强调的是在现代国家建构里处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坚决要拒斥以思想文化解决问题的文化决定论。文化决定论的假设有三种方式:一是思想文化决定论,二是政治文化的观念决定论,三是社会日常生活当中的观念决定论。文化决定论这三种形态最后都落定为既定文化状态,换言之国家建构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现代国家的转型形态,继承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文化传统的创制。 思想文化或者文化决定的三种形态为什么都不能够成为它阻挡现代国家建构或者为国家建构聚集资源的主力?最简单说有三个理由: 一是现代国家政治变迁中,文化确实有塑造具体国家形态的作用,通过我们对现代国家建构的三种类型的基本分析,我们知道不同的文化体系所建构起的国家建构具有不同的文化面向,但文化面向的背后并不是文化自身对自己政治生活的决定性塑造,只不过是对打造一个具体政治结构发生一种正当化效力的重要因素,既不是单一因素,更不是决定性因素,因而文化可以塑造一种政治体的面向,但不决定一种政治体的实质,而是政治体系本身权力归属、权力结构、用权方式、利益分配机制、公民认同状态、国家社会互动结构来真正的塑造国家的政治面向,我们说有三个面向,但经济面向的趋同性比较强,所以我们不作单独因素来分析。 二是政治变迁状态中文化受到重新塑造,一种既定的历史文化状态中断以后尤其在外部政治力量中断以后,会在新的政治运作模式之下产生新的文化价值理念、制度安排和心灵习性。最经典的个案是德国、日本,美军在占领德国、日本后,对德国旧式主义的国家哲学,对神圣理念、对浪漫主义的国家理念(尼采系统、希特勒系统、卢梭系统)以及对于理性不足制度建构缺乏支撑的康德系统理论都进行了根本改造,用严格的分权宪政结构将德国扭转到魏玛失败而二战以后由美国军队强加的宪政结构。日本通过发行数千万本《圣经》,强行研读《圣经》而不准武士道文化的传播和传统儒家文化在学校里的讲习,使日本人广泛接受了现代基督教文明基础上的政治文明,当然这个对日本的政治文明和传统文明有重大伤害,但我们要看到剖开的一面:日本在二战刚刚结束时,80%的人抵抗读圣经,而在1968年,仅仅20多年后的日本政治生活中,日本有60%以上的人接受了对圣经的阅读,接受了君主立宪的现代制度,接受了分权制衡的现代政治安排,接受了国家有限性理念,而且欢迎现代政治理念、现代政治文化在日本植根。用一种完全的外来的政治文化、政治理念变成了日本自己的政治文化理念,这样一种变成的动力还来自于外部国家力量的异在性强加,日本人也成功的转变为东方国家堪称典范的现代国家。二战以前日本的转型是一种畸形的结构,我们没有时间去分析,用武士道塑造出特别具有侵略性的东亚共荣圈的旧日本,如果两个维度来分析更容易显现我们设定的两个维度,国家建构中文化作用、国家建构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日本也强烈的把保护天皇的精神拿来作为国家建构的精神,结果夭折了,另外为建立现代国家聚集文化资源时,外在的强加文化使日本成为成功的现代国家。 三是文化与政治的交互性影响证明了在现代政治经济文化三种重要的力量里,它们的交互影响不断的在因时、因地、因事对国家的形态进行雕刻,而不是用某一种单一的力量一成不变的由经济或政治或文化来塑造国家形态,三种力量的交叠作用对国家的塑造来说始终是一种复杂因素导致的微妙结果,而非能够单纯的清理出文化政治和经济对它单一作用的葱花拌豆腐的清白状态,因而说文化对于国家发生的影响,仅仅是指一种分析的结果,而文化政治经济对于国家的建构复杂影响才是一种描述的事实。 所以通过这三点,我们证实了现代国家建构当中文化只有次级效能,文化一定是一种软力量,而非硬力量,软力量的绵延性、潜移默化性非常强,因而它的作用远远胜过风卷残云的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之手对于国家的塑造,但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之手对于国家的塑造是及时的、当下的、有利的、马上显示效果的,因而可以通过不断的经济力量的塑造和绵延与文化力量进行交互作用,一个持衡的力量和一个短的力量,短的力量长期作用不断作用和持衡力量潜移默化作用,它们一交互影响就变成了复杂的交叠性力量。所以这是第三个问题要得出的结论:文化是次级力量的理由就是因为它只是软性的绵延力量而已,所以始终是次级性力量,而非首级性力量。不是首级力量原因首先它不是决定力量,其次不是站在国家最前沿的力量,另外,文化不可能站在最前沿来塑造国家,所以通过知识分子传播文化观念马上产生现代国家塑造的结果是幻想,不符合现代政治史。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