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全力突破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瓶颈

http://www.CRNTT.com   2011-11-30 08:57:27  


 
  文章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确实很大,但在预测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时,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是,今日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数,即将登上6万亿美元这个台阶。而回望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增长历史,中国经济若要继续求得后续20年的类似增速,无疑是超高难度命题。即便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高速增长的目标,假如增长模式无法实现质的跨越,简单追求GDP增幅不仅没有太多的福利效应,还会导致既有增长模式弊病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倘若中国经济真的像某些经济学家所说的早在几年前就跨过了“刘易斯拐点”,则中国经济在逐步告别人口红利之后有可能会迎来痛苦的爬坡期。

  因此,对于这30年来已习惯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中国民众来说,假如中国经济在未来某个时候出现了增长疲劳,以至于政府的“热启动”也无济于事的话,不应感到诧异。

  还应看到,在人均收入水平尚处于中下等阶段时,中国就过早地进入资本深化过程,没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来更有效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进步与应用方面进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资本投入、大量资源消耗,导致全要素生产率(TEP)在1995年以后就处于低增长期。可以肯定,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持续。尽管从人力资源供给的角度来看,最乐观的估计是未来15年,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仍会每年向工业部门转移600万至700万的产业工人,但真实世界未必会兑现这种静态假定。据人口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国人口红利的转变节点将会在2015年出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增至1.7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已达13.26%。比2000年的人口普查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未来20年,中国的老龄化趋势还将加剧。

  真正的危险还在于:内外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外部发展环境的可能恶化使得中国在愈来愈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假如以楼市为代表的资产泡沫最终破灭,且主要发达国家又在贸易和人民币汇率方面频频对中国发难,则中国有可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情况下,在经济遭受重创之后错过重振的时间窗口;而基于收入差距扩大而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又会进一步加大政府的管理成本。

  可见,中国经济在逐步告别人口红利、“入世”红利和国际产业转移红利之后,未来十年的增长动力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