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弃“台独”党纲考验绿营转型决心

http://www.CRNTT.com   2012-01-21 09:49:58  


如何调整两岸政策?民进党又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讯/在2012年大选中败北的民进党如何调整两岸主张,将是未来数月、乃至数年值得持续关注的焦点议题。目前岛内舆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的“致命伤”是否定“九二共识”,自闭于“台独”党纲的小圈圈中。其实,该党因为死守“台独”神主牌而在选举中落败并不是头一回。

  1986年民进党成立之初制订的第一份党纲指出:“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决定”;“终止台海两岸对抗”。隔年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决议案中,首度出现了“人人有主张台湾独立的自由”的字眼。1991年民进党又在党纲中列入“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宪法的主张,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的内容,并把党纲中提及的“中共”全部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示民进党把两岸关系定位在“国与国”的关系。至此民进党披上了浓重的“台独”色彩。后来,民进党打着“台湾共和国”的旗帜,参加第二届“国代”选举,结果在三百多席中,仅拿到六十多席,包括林浊水在内的许多“台独”分子纷纷落选。

  为了突破政治困境,1998年民进党内部进行了一场关于两岸政策的大辩论,并达成七点共识,虽仍坚持“台湾主权独立”,但未再提“台湾共和国”等激进字眼,并强调要“全方位与中国展开对话”。不过,在当年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新任主席林义雄无视党内两岸路线的初步转型,重走“台独”老路,使民进党又一次在选举中受挫。至于民进党在2000年和2004年连续两届大选获胜,主要是泛蓝分裂和“319枪击案”等客观因素所致。2008年大选民进党兵败如山倒,除了受扁案拖累,更是选民对民进党执政八年在两岸政策上的消极作为的惩罚。当年陈水扁一度想承认“九二共识”,但在党内“台独”势力的施压下而紧急剎车,后又抛出“一边一国”论,第二任期更大搞“去中国化”运动,令两岸关系始终在低谷徘徊。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