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金陵十三钗》在宣扬一种恶劣的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2-01-27 10:36:03  


 
  我想人之所以是人,而成为不了救世主,其原因就在于人的局限性,这可能是因为能力,也可能是因为人要受限于感情,还可能就是因为时运不佳。因此哪有什么万全之策,快去救人,做你能做的,救你能救的,救一个是一个,这就是危难之中最正当的事情。人,虽然没法拯救世界,但只要做正当的事情,就是在推动世界变好。

  《金陵十三钗》的不正当,就是把人硬生生逼成了“救世主”。我一直以为英雄主义多是用来拯救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支配别人,替别人拯救谁。电影中除了玉墨那个角色外,其他妓女慷慨就义实在难以合乎逻辑,更别说让我认同了,其中的很多人与其说是受了感召,不如说是被裹挟进了那场赴死的宴会,这看得我汗毛倒竖。最后有位妓女跳下车来,喊着,不去了,不去了,随后又被拉上车内。我知道张艺谋是想让人物更合乎“人性”,但这加剧了故事的可怕,她不仅要被日本入侵者残害,还要被集体主义的“义不容辞”残害,很难说哪个更致命。

  被裹挟的自由没有意义,被裹挟的拯救甚至让人畏惧。张艺谋作为导演,在他近些年的电影中,几乎看不到对真实人性的刻画,但他又是通晓人性的。因为他知道观众期待着什么样的“人性”。

  可以用莫泊桑的《羊脂球》同《金陵十三钗》做个对比。同样是说妓女在灾难中承担苦难,《羊脂球》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毫不回避地直面了人的本性,并且做了深刻的体察和挖掘,每一步都伴随着角色身后世界的生活经验和各自的用心,环环相扣。作者把发力点放在剖析人物内心,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妓女为集体牺牲了自己,不是她比其他人高尚,而是她身在一个叫人齿冷的世界,她被逼迫着去做那令她恶心的事情,却还是被世界抛弃,这种冰冷的感觉直达内心,不得不为之撼动,这使得那部小说有了永恒的价值。到现在,再次翻看,我脑中的神经还是会被书中的某些句子击中,比如这句,“到末了,人都可以相信妓女们在人间的唯一任务,就是一种个人的永久牺牲,一种对于强横的无人的暴虐脾气不断委身的义务。”

  而《金陵十三钗》没有这样的深化,它只是要漂亮,然后再漂亮一些,这就是张艺谋。张艺谋的电影中总是有一种巨大的仪式感,很多情节要为这种艺术形式服务,然后牺牲掉真实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影片简直漏洞百出,故事开初,几个只露了一面的男明星,站成一列,抱着枪向敌人的炮火跑去,我怎么也理解不了,除了英勇无畏的肉垫效果,他们此举的意义在哪?而他们的队长,佟大为,是多么机智和神乎其技,竟然一个人干掉了这么多,队长和队员的差别之大,令人乍舌。到后来,妓女们就义之前,临时起兴唱的一曲《秦淮景》,阵型错落有致,声部结合完美,更是加深了这种仪式感。一切很美,但是不自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