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看电影在中国是贵族消费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14:45:30  


由《阿凡达》带领的国外进口大片越来越多采用3D格式,发行商也据此提高票价大赚一笔。
    
  国内电影投资90%靠票房回本,面对只有“20%赚钱”的高风险,制片方追求放“高价”过把瘾

  整个2010年上映的300部电影中,真正获利仅有《让子弹飞》、《山楂树之恋》等8部。“20%赚钱、10%打平、70%亏损”的风险让高投入的制片方急于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利用“高投入大宣传=大片=高票价=高质量”的心理创造高票房,以便快速收入成本。但是,电影工业“盈利渠道单一”,目前国产影片综合收益的90%以上来自票房收入,电影内容的寿命通常只有一个月,其回报是一次性的,所以制片方急于靠票房回本。在电影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一部卖座的电影,除了票房收入外,电视播映权、DVD版权、剧情游戏、电影衍生品、音乐播放权以及图书版权通常都被开发,票房收入一般只占一部电影全部收入的1/3。数据表明,2005年美国电影票房总计达到70亿美元,仅占总利润的27%,其余73%的利润全部来自于后电影产品。相比之下,当年中国电影综合收入达到48亿元,其中后电影产品总产值仅占24%。 
   
发行方靠垄断做地起价   
 
  国内六家大公司掌握70%上线电影的排期,只有联合把票价的蛋糕最大,各家才能分的多 

  一部电影上映后大约有7%左右的票房是发行方的收入,看似在产业链中比例不高。但相较于影院加院线只能拿到自家那部分票房的50%、制片前期投资巨大、风险极高,发行方的利润率不容小觑。2009年国产影片数达到456部,仅有三分之一能进入院线。通过保利博纳、西影华谊、寰亚、北京世纪东方、华夏电影、中影集团六家大公司发行的影片有70%以上。只有大制作的国产影片有实力通过这些大型发行公司上映,并且在上映时获得较好的排期、较长的档期以及较多的放映厅。大院线的经理们对电影院里播放的影片有生杀予夺大权,影响他们喜好的并非观众的审美需求,往往是经济利益。 
 
   进口片的选片、引进均由中影和华夏包办,国外3D大片当然更容易卖出高价

  发行院线对影片资源的垄断在引进国外影片发行上更为明显。依据中国加入WTO的约定,每年进口20部大片约占票房一半以上,但是选哪些片、什么时候放都由中影和华夏两家公司垄断。于是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国外引进的都是3D商业大片,这样可以保障国外制作方和和国内的发行商都赚得盆满钵满,进而把高票价的电影留给中国观众。特别是中影作为央企,其组建的七条电影院线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半左右,再以电影进口权垄断地位控制进口大片在全国院线的排映。著名制作人张伟平曾炮轰中影垄断,《唐山大地震》长时间霸占院线并排斥其他片源备受公众批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