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解读陈独秀:晚年为何拒绝重回中共

http://www.CRNTT.com   2012-02-25 10:34:31  


 
  (二)由反对国共合作转变为拥护国共合作。出狱后,陈独秀两次主动地找到当时在南京筹备八路军办事处的叶剑英、博古,表示“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无疑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多年隐居的罗汉也主动出来为陈独秀与共产党重新合作抗日而奔走,并在叶剑英等的建议下,亲自奔赴延安,因山洪被阻西安。经电报联络,中共中央以为陈独秀要回到党内,就由毛泽东、张闻天签署提出三个条件,要求陈:(一)公开放弃并坚决反对托派全部理论与行动,并公开声明同托派组织脱离,承认过去加入托派之错误;(二)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三)在实际行动中表示这种拥护的诚意。

  张国焘在解释三个条件时说,托派中愿意恢复中共党籍者,须公开脱离托派并承认已经参加托派的错误;不愿恢复中共党籍者,可以与中共在党外合作,支持中共的抗战政策。中共中央也不再对抗日的托派人物采取敌视态度。

  但是,陈独秀在闻知三条件后,十分不满,说:“我不知过从何来,奚有悔!”尽管如此,当时在克服了左倾错误的中共中央与拥护国共合作的陈独秀之间,的确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良好气氛。自然,从当时陈独秀发表的文章看,在抗日问题上他与党作一定程度的合作是可能的,但要他拥护党的全部革命理论和路线,甚至回到党内,没有可能。因为他思想深处仍坚持欧洲马克思主义“城市中心论”的观念,看不起游击队和农村抗日根据地,不承认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讥笑毛泽东思想是“山上马克思主义”。不过这些思想上的深刻分歧还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也不是当时时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然而,正在此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正副团长的王明和康生,从莫斯科回来,把当时苏联正在严厉镇压托派的狂风带到中国,又把前一年他们在巴黎《救国时报》上连篇累牍诬陷中国托派和陈独秀是“汉奸”的丑行,带回国内,硬是诬陷陈独秀等是每月向日本特务机关领取津贴的“日本间谍”和“汉奸”,并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杂志上公开散布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此举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抗议,严重影响党的威望。陈独秀和罗汉也以为这是中共中央的意见,分别发表公开信,说了一些很激烈的话语。从此陈独秀与党的关系就彻底决裂了。

  1937年9月中旬,陈独秀来到武汉。这时的武汉,是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首都,成了政治军事的中心和群众抗日运动新的策源地。一时冠盖云集,各种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为抗战事业所激发,汇集到这里进行紧张的活动。陈独秀凭着他对政治局势的敏感观察,决心抓住身边出现的这个特殊环境,与一时在武汉耽搁的王文元、罗汉、濮德志等人共同努力,以争取民主与自由为旗帜,联络那些中间党派和势力,组成一个“不拥国(民党),不阿共(产党)的联合战线”,企图在抗日阵营独立开创一个政治局面,为国家和民族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陈独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时他对国、共及托派都失望了。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又专制独裁,不发动民众抗战,致使正面战场一败涂地,他觉得靠国民党来夺取抗战胜利是无望了;对中共又有以上的偏见和恩怨不可能合作;昨天他还寄于热望的托派,忠实执行托洛茨基指示的路线,口头上支持抗战,而把主要矛头攻击国民党和共产党,特别抨击共产党再次与国民党合作是对国民党“投降”,对无产阶级的“背叛”。他们主张直接搬用列宁在第一次大战中的策略,在战争中引发革命,即变国外战争为国内战争,对本国政府实行“革命的失败主义”,促使其在战争失败的危机中垮台,以造成革命形势,乘机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条极左路线实际上是破坏抗战,有利于日本侵略,遭到当时全国正派舆论的强烈谴责,使“托派即汉奸”的宣传在全国流行开来。陈独秀极端痛恨这条路线,并与推行这条路线的上海托派中央“极左派小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多次公开宣布自己与这个集团脱离关系:“我已不隶属任何党派”。而托派中央却反过来多次作出决议,强烈谴责陈独秀坚持“机会主义”,背离“托洛茨基主义”。双方也因此决裂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