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白鹿原》编剧批文化界充斥着混乱价值观

http://www.CRNTT.com   2012-03-12 14:19:55  


《白鹿原》演员阵容
《白鹿原》编剧 芦苇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讯/“中国电影最缺的是文化品质和精神指向,这并不是电影的问题。整个中国文化界都充斥着价值观的混乱……中国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价值观混乱,价值观实际上是电影的指向,一定会引导电影的品质。”电影《白鹿原》编剧芦苇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电影《白鹿原》从柏林回来,捧得的是一尊摄影奖,也许让中国影迷稍有失望,这部电影从去年开始陆续放出作家观影报告、剧照、送审进展的消息,却迟迟没有揭开真面目给国内观众一看。

  对影迷来说,《白鹿原》也许是热门话题,对芦苇来说,却是十几年都没有放下的任务。他受邀成为剧本编剧,带着项目到处游说,推荐了王全安担任导演,为了剧本七易其稿。他是《白鹿原》背后不能被忘记的人。

为《白鹿原》找过陈凯歌张艺谋

  1993年,长篇小说《白鹿原》问世,评论界和读者都给了热烈的反馈,境况是名副其实的“洛阳纸贵”,一度传说在西安被交警拦下只要拿出一本《白鹿原》即可放行。早在小说风靡的上世纪90年代,当时身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的吴天明就准备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请来了同在西影厂的编剧芦苇,《白鹿原》的原作者陈忠实也找过芦苇。

  芦苇生于北京,却一直觉得自己是陕西人,接到拍《白鹿原》的任务,他说“意义重大”:“我们都是陕西人,对乡土都有自己的情感,提到这个题材陕西人都会热血沸腾。”

  芦苇接下了《白鹿原》编剧的任务,这部电影却命途多舛,很长一段时间里,《白鹿原》这个题材无法立项,是不被许可操作的。吴天明没有折腾出《白鹿原》,对小说有深厚情感的芦苇带着这个题材在电影圈里到处游说,希望有人能把电影拍出来。芦苇找过陈凯歌,专门请他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去过一次,陈凯歌当时正在做别的片子,时间无法协调。芦苇也找过张艺谋,一开始张艺谋说考虑考虑,随后张艺谋接下了奥运会总导演的任务。2004年芦苇看到了王全安的《惊蛰》,这个农村姑娘进城再回到农村的故事打动了芦苇:“王全安把农民的质感拍得很好。”于是芦苇推荐了当时还算年轻导演的王全安来执掌《白鹿原》,给他找了后期制作资金,“希望他能够把《白鹿原》的大梁挑起来”。

  推荐了王全安,这部电影依然无法顺利启动,2005年,因为资金无法完全到位,《白鹿原》不能立项,组建好的《白鹿原》班底只好做了《图雅的婚事》,芦苇是编剧和策划,王全安是导演。

  无心插柳,《图雅的婚事》意外成了王全安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作,直接冲到柏林拿下金熊奖。这部电影的成功也被外界视为王全安顺利开拍《白鹿原》的有力帮助。在芦苇看来,当时的王全安是中国电影环境下“独树一帜”的人,《图雅的婚事》胜在“价值上的坚守”。

  2005年年初《白鹿原》的剧本终于获得通过并立项,开拍时间尚无定期,据媒体报道是:“因剧本改编和投资方产生分歧而搁浅,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本不能令导演满意。”其间又说有投资纠纷。如此直到2010年,《白鹿原》终于开机,据称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