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马吴体制端出两岸政治对话路线图

http://www.CRNTT.com   2012-04-03 09:35:24  


 
  应当说,马英九对民进党的攻击,是并不在乎的。因为“一国两区”坚守了“宪法增修条文”和《两岸关系条例》的底线。而这两个法律文件,并非是由国民党独家包揽,而是有包括民进党藉“国代”、“立委”在内参与制订,可说是全民共识。正因为如此,就连民进党中也有人肯定“一国两区”论,马英九在意而且需要弄清楚的,是北京的反应。

  从公开的报道看,北京对“一国两区”论也颇感棘手。一方面,它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底线,而且还是自马英九四年前走马上任以来,首次如此清晰地表达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尽管那是“中华民国”,但以“九二共识”精神来衡量,还是可以接受的,但问题是不能明显强调其“中华民国”的内涵,而应当在坚持一中底线的同时,暂时不提一中的内涵。而马英九此举,却是对“九二共识”的异化处理,亦即不但是坚持本来就是对岸已有啧言的“一中各表”,而且更是加大了“各表”的分量,因而就“一中”就变成了“中华民国”。而这却是大陆方面所不能接受的。

  但另一方面,却又不能打击马政府坚持“一中”的积极性,以避免形成“为丛驱雀”、“为渊驱鱼”的反效果。因此,杨毅的公开表态,当然是肯定了马英九坚持“一中”的部份,但却小心翼翼地避过了马英九对“一国”的定义内涵。可以说,马英九是实施了一次成功的“火力侦察”,摸清了北京的底线。他不像其前任李登辉、陈水扁那样,对岸越是反对就越是要对着干,非要把对岸刺激得无法忍耐,而采取一些超乎常态的反制措施,如导弹演习等不可;而是退一步进两步,既注意避免踩踏对岸的红线,但又要求有所突破。在看到杨毅代表高层作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议题都可以讨论”的承诺,今次就授意吴敦义避提“一国两区”,但却提出国际活动空间。因为即使是按照北京的标准,这不是不可讨论之事,除了是杨毅的“什么都可以讨论”之外,更应为“胡连会”《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有此规划,即使是《反分裂国家法》也有此规划。

  因此,就有了吴敦义在“李吴会”中提出的国际活动空间诉求来。由此揣测,马政府对进行两岸政治对话的第一步,并非是寻求签署两岸和平协议,而是要求国际活动空间。因为前者在台湾内部仍有不少杂音,这也正是吴敦义开出三个条件的原因——他说的是两岸政治对话,实质是两岸和平协议,而这也正是防止两岸关系走得太快的“剎车皮”;后者,相信在台湾内部杂音不多,连民进党也将会乐见其成,因而较易成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