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两岸政党互动的三角关系怎样才能构建?

http://www.CRNTT.com   2012-04-29 00:31:57  


 
  构建两岸政党互动三角关系的条件

  ——两岸政党互动应建立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因政党的活动没有受到法律的约束和限制,给整个世界造成了惨痛的后果。“当今世界,任何政治行为和政治目的要取得正当性,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因此两岸政治交往的展开,应当采用法律的手段,将政治问题法律化,而不是将其他问题政治化”。⑦同样,两岸政党互动也属于两岸政治交往的范畴,应当建立在法制的范围内和轨道上运行。首先,既然按照现有的台湾法律条文规定,以民进党为首的泛绿政党已经由“非法”政党转变为合法,并拥有八年的执政历史,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国民党应该等同视之,都是在法律体制下运行;其次,当前,两岸各自双方都在两岸一中架构下行使治权,对两岸现状(包括法制)也有了一定的共同认知。那么,两岸双方政党互动是不是也应该建立在一定的法制基础之上?最后,两岸政党互动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不仅可以“以立法约束政党、明确政党的活动范围、采取防御或追惩制”;⑧还可以规范两岸政党互动的各种行为,包括两岸政党互动的原则、内容和方式等;同时也为两岸进行政党互动提供了法制保障。故而,两岸政党互动应建立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对开启和进行两岸政党互动的作用不言而喻。

  ——正面评价民进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积极作用。追根溯源,党外运动以及民进党的产生不是社会的偶然性,而是历史的必要性。从民进党产生的社会背景中可以分析出:民进党产生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在政治上,国民党退踞台湾后,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巩固统治,国民党通过种种措施,建立起专制独裁统治,使刚回归祖国的台湾更加民不聊生;二是在经济上,国民党在大陆战败后,反思了战败原因,深刻意识到发展经济,重视民生对维持和巩固政权的重要性,于是在台湾大刀阔斧的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工业等运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伴随着大资产阶级兴起而来的是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日益受到压迫;三是与国民党过去大力宣导“反攻大陆”、散布“匪共”言论、丑化大陆形象等事件有关。

  整体而言,党外运动以及民进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是受国民党长期实行威权统治的弊端所致。因而,饱受压迫的党外力量及其运动才会方兴未艾,并不断向国民党的统治发起挑战。所以得出,1987年“解严”之前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民进党在推翻国民党一党专政,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和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就民进党产生原因而言,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是大陆或中共的仇家。因此,正面评价民进党在一定特殊时期的历史功绩,对于开启两岸政党互动也起着推动作用。

  ——明确两岸政党之关系,找到互动之基点。众所周知,两岸分离分治的现实是因国共内战所导致的。因而,在两岸尚未签署和平协议之前,在某种意义上仍旧处于对峙或敌对状态。如何确立两岸政党关系,找到互动的基点对于构建两岸政党互动三角关系尤为关键。国共关系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11-1946年,国共两党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政治产物,共同推动着中国革命事业的顺利前行,他们是战友关系;1946-1989年,因国共内战,长期对峙,他们是敌对关系;上世纪至今,两党秉持“九二共识”,发展两岸关系,他们是朋友关系。然而,“民进党是在国共隔海对峙、两岸互不往来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建立的。它与共产党没有恩怨关系,也没有国民党那样沉重的历史包袱,而且由于它土生土长的草根性,更没有国民党那样复杂的国际背景,因而有望成为共产党的盟友”。⑨对于国民两党之间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国民党与民进党作为台湾两个最主要的政党,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的基本关系没有改变”。⑩既然国民两党是竞争型政党,那么他们就应该是亦敌亦友的关系。总体而言,分析了两岸主要三党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认为在“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基本精神指导下,取三党关系最大交集,将两岸政党各自双方定位在朋友关系之上较为恰当;而和平又恰恰是三方所宣扬和追求的共同价值,因而应当成为三党互动的基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