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谢长廷另辟新论坛与北京交流是否可行?

http://www.CRNTT.com   2012-05-12 07:49:52  


 
  谢长廷说,民进党与共产党没有“世仇”,此话不错。而且,在民进党成立之初及之前的“党外”活动期间,由于他们是站在国民党的对立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再加上当时“党外”活动的“台独”并不明显,这就完全符合中共在“国共内战”中形成的历史心理,因而他们的活动及事迹,如“中坜事件”、“美丽岛事件”、“陈文成迷案”、“林家血案”等,大陆的媒体都是抱着同情或支持的态度来报道的。而当时的不少“党外”人士,也曾与中国驻外使领馆有密切来往,据说许信良突破国民党政府的禁令偷渡回台湾,也是在大陆登上渔船。

  其实,民进党中的一些人,就曾是台共党员,或是在“二‧二八事件”以至后来的“白色恐怖”中,受到迫害,这也是为何不少民进党人曾经熟读毛泽东著作的原因。而民进党的“地方包围中央”策略,也是参照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而制定的。民进党的“党纲”,撇除其主张“独立建国”的部分,大多是属于民主社会主义的诉求,因而在意识形态方面,比国民党更为接近中共。

  既然有此共通点,北京或可以“历史”作切入点,邀请经历上述事件的民进党内外人士或其后人,进行定期的交流,构筑另一个“海峡论坛”,结合现实情况,对“二‧二八事件”、台共历史,以至“中坜事件”、“美丽岛事件”等,进行研讨,并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实际上,“海峡论坛”最初也是以经贸为切入点,后来逐步扩大到文化等其他领域的。

  这样做,可以避开一些现在仍未能跨越的障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进党尚未能承认“九二共识”,也不愿废除“台独党纲”。由于这些研讨会并非是正式的共、民两党的党际交流,但却又可邀请民进党的高级党公职人员以学者、教授等身份出席,而所谈的也不是政治议题,民进党就将会消除疑虑,甚至是乐见其成。说不好,在共、民两党都曾有过对国民党进行抗争的历史,就有着某些亲切感。

  倘能这样做,对现在既要继续独享两岸“红利”,却又仍然坚持“不统”主张,拒绝进行两岸政治对话的国民党高层,必然会产生刺激及冲击作用,惊觉两岸关系并非是自己的“独家专利权”。

  (发自台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