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红学家:周汝昌每年要给曹雪芹过生日

http://www.CRNTT.com   2012-06-03 09:47:41  


周汝昌: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1939年考取燕京大学西语系,1947年涉足于红学研究,成为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中评社北京6月3日讯/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红楼痴儒”周汝昌辞世,终年95岁。就周汝昌的去世及其红学影响,腾讯文化独家专访中国当代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的“私淑弟子”梁归智。

周汝昌红学特色:强调感悟而非逻辑

  梁归智称自己是周汝昌先生的“私淑弟子”,私是指“私下”,淑的意思是“善”,这是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 

  与周汝昌进行过多次学术探讨的梁归智出过一本专著《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他说,周汝昌红学特色在于“中西文化结合的中华文化本位研究”。

  周汝昌曾就读燕京大学,据他后来回忆,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老师破例请他吃饭,告知论文一字未改全票通过。

  多年来给周汝昌做助手并照顾其生活的小女儿周伦玲说,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父亲应美国鲁斯基金会之邀以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身份赴美一年,在他讲演即告结束时,主席特许再延长20分钟,要他续讲;后来,周汝昌还用英语在北京给40多家外国驻华使馆官员讲解《红楼梦》时,场面如磁铁聚沙。

  梁归智说:“研究者一般强调形式逻辑,悟性比较差,尤其是五.四之后,‘悟性’就被忽略失落,周汝昌则不同,文史哲打通,且中西文化并重融合。” 

周汝昌经历坎坷却饱有童真 每年给曹雪芹过生日

  梁归智对腾讯文化记者说,周汝昌研究《红楼梦》全身心投入,并不认为研究是一种“分析”,而是一种“赏会”,取其欣赏玩味之意。他倾力去了解《红楼梦》中所提及的各种材料物件,自称“痴人”、“解味道人”。

  “而我更愿意称他为‘赤子’,周先生一生经历颇多,却始终保有童真。” 

  文革期间,周汝昌遭受冲击。1968年,作为“周扬文艺黑线上的活标本”,他被关进“牛棚”。1969年中秋那天,下放到湖北咸宁“向阳湖干校”。他的任务是看古湖边上的一块菜地。周汝昌后来回忆:“每天凌晨4点钟起来,出屋,总是满天的星斗”。描述起来,满眼童真。

  梁归智说,周汝昌曾认真考证过曹雪芹诞卒,每年阴历4月26日都要给曹雪芹过生,“连自己儿女的生日都不记得!”

  周老先生在今年阴历4月11日去世,过几天就是4月26日芒种,痴迷于红楼及周汝昌红学的红迷们认为,这是一种神秘意味。

  “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又诗曰:“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梦》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周汝昌作的这两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

周汝昌的讲学进一步使《红楼梦》长盛不衰

  2008年,年逾90的周汝昌又被请上央视《百家讲坛》评点四大名著,他以独特的眼光指陈《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不近人情之处;理出《西游记》与《红楼梦》有多处相通。

  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最大的贡献在于,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商业时代,大部分人没有时间阅读,但红楼梦的长盛不衰包含周汝昌的贡献。“尤其《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在耄耋之年周汝昌还在《百家讲坛》,用他富有魅力的语言讲述红楼梦,也使得中华文化得到普及。“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这些都让《红楼梦》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和细胞中。”

  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年幼时醉心于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笔法被称作“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

  后来,周汝昌曾这样吐露他一生的学术追求:“我这一生是个大杂烩。我一生要做的有两个大主题,一是把陆机的《文赋》翻译成英文,这个完成了。但第二个却半途而废了,那就是把中华文学论艺术论的经典之作《文心雕龙》50篇,逐字逐句地重新考证梳理。现在社会上看到的是范文澜先生的注本,从‘表’到‘注’都过于简单。可惜这项大主题,被这运动那运动、这任务那任务的给冲了,50篇中我都搞成了一半,可连同列的‘大表’,除其中一篇幸存发表外,其余手稿都找不见了。唉,半途而废呀!”

  所以,梁归智说,与其评价周汝昌是一个红学家,毋宁称他为“中华文化学家”。周汝昌本身的诗词歌赋、书法艺术都展现了深厚文化功底。

  “他强调研究感悟及本位研究,其特色凤毛麟角,继任者少有做到这点,甚至完全无法理解何为‘本位’。他的去世,是一种损失。”(腾讯文化讯 记者 陈书娣 2012年06月01日12:35)

丁东:周汝昌贡献在普及古典文化

  2012年06月01日13:25腾讯文化陈书娣

  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红楼痴儒”周汝昌辞世,终年95岁。就周汝昌的去世及其红学影响,腾讯文化独家专访中国当代历史学家、作家丁东。

周汝昌88岁生日和李锐一起过“米寿”

  周汝昌88岁生日是和毛泽东研究专家、作家李锐一起过的,办了个小聚会,同庆者称之为“米寿”,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

  来庆祝的著名当代史学家、作家丁东回忆说,远远看去,周汝昌喜笑颜开。这两位老人,完全不同,一个做学术,一个研究政治,但热心人将他们凑在一起。

周汝昌感于胡适提携后辈

  作为周汝昌的读者,丁东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怀念胡适的那篇《平生一面旧城东》,“周汝昌虽和胡适见面少,但胡适竟把自己珍藏的红楼梦孤本借给他读,”这点让周汝昌很感动,认为胡适提携后进,“学术为天下之公器”。

  1947年,周汝昌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胡适那首《咏芹诗》,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据周汝昌回忆,围绕《红楼梦》胡适先生曾给他7封书信,除1封遗失外,另外6封均已于前几年公之于众。

周汝昌贡献在为大众普及古典文化

  丁东说,周汝昌主要是研读《脂砚斋》,找出线索,复原曹雪芹原意。当时他提出这个论调是很有意思的,红楼梦是一种显学,周汝昌自成一派取得成就,这一派的一些观点有些人同意,有些人不同意,但无法忽略周汝昌的学派成就。

  所以,丁东认为,周汝昌的逝世当然是红学界的损失,尤其是在他八九十岁的时候还能不断出新作,在电视上讲学,通过传媒进行学术讲座,为大众普及红楼梦的古典文化知识,这也是一种有益尝试。

  “电视的受众层面丰富,年龄阶层也不同,周汝昌年岁那么大还和年轻人对话,关注他们的反馈、兴趣,客观上来说,很不容易。”

  丁东谈到自己读《红楼梦》很晚,到30多岁才对红学感兴趣,大部分红迷都只是读者,所以也是希望中国学术界出现有才华者,即使秉持不同意见,但读者也可以像看高手论剑一样观看剑术,看他们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本身又和读红楼梦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