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一国两制”构思还需新的时代气息

http://www.CRNTT.com   2012-07-15 09:05:56  


台北当局最近一再提议把两岸关系定位为“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中评社北京7月15日讯/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登载许贻波的文章《“一国两制”构思还需新的时代气息》,内容如下:

  台北当局最近一再提议,把两岸关系定位为“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认为双方互动应当建立在“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基础上,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和平统一理论的再思考。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时当十年浩劫结束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重新主导中共的政治路线。1979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思,作为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政策。在实践中,北京依据当时国内外有利条件,将这一理念率先用于解决港澳回归,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整个八十年代,除了那场政治风波,西方世界和中国的关系相当融洽。为了联手对付苏联,中美两国结成了准军事同盟。当年清廷与英国和葡萄牙签有租借条约,两地回归依照合同方式进行。港澳与内地比邻,不仅多年来已经形成前店后厂的经济关系,北京在周边还有驻军。

和平崛起vs和平围堵

  相形之下,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北京却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局面。苏联解体后,中国的位置陡然生变,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北京矢言和平崛起,华府出于防范,却也必须和平围堵,而台湾是第一岛链的关键环节。美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却同时声称处理两岸问题须得依照和平方式。

  和港澳情形不同,台湾民众熬过半个世纪日本殖民的苦难岁月,又经历国民党戒严时期的高压统治,不免满怀悲情。两岸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显着差异,他们对祖国母体的认同,也必然存在落差。在各种复杂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多数民众对近期两岸统一,有着本能的排斥。

  解决台湾问题的困难,主要还在两岸的长期分治,现状来自国共内战,双方都是中国人,没有任何条约可以约束对方;两岸天堑隔阻,台湾拥有武装力量。北京为此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可是只能起到划红线的作用。“一国两制”构思对岛内促统,难以形成力道,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对台的温情召唤和道德诉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