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燕京大学校友忆旧时学风

http://www.CRNTT.com   2012-08-12 09:31:26  


 
  江平:我们应视司徒雷登为朋友

  1948年,江平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既沐浴了燕京独特的学风,也亲历中国天翻地覆的巨变。1951年,江平由组织选派到苏联学习法律,此时他对法律一窍不通,而且没有兴趣,但服从安排。他说:“那时候对法律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新闻是很热情奔放的,更自由一些,法律有点按法律条文来办事,比较保守一些,所以这两个职业是不太一样的。总的来说,法律是比较保守,新闻是更开放一些。所以我自己的第一志向就是学新闻。”江平赴苏后,先被分配到喀山大学法律系,1953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接受了正规的法律教育。此后的人生,江平与法学相伴。

  江平在80岁自述《沉浮与枯荣》中深情回顾了燕京大学的历史。他说:“燕京大学跟哈佛有很密切的关系。现在的哈佛大学里面,还有一个哈佛燕京学社,还有一个燕京图书馆。美国的教会到现在,还仍然给哈佛燕京学社拨款。在美国甚至有人主张,如果中国政府现在同意在大陆恢复燕京大学,那么现在仍然可以使用这笔钱。”

  关于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民众多从名文《别了,司徒雷登》认识他。司徒雷登生前有一遗嘱,希望死后将骨灰回归燕园,与他的妻子埋在一起。司徒雷登的妻子在1926年病逝于北京,她的墓是燕大坟园中的第一座坟墓。然而,司徒雷登骨灰回归燕园之事,一直是一波三折。最后,司徒雷登的骨灰安放在他的出生地杭州,虽然没有完全实现遗愿,但毕竟回到中国,也算部分地了却司徒雷登的遗愿。

  江平认为:“司徒雷登一直是传教士,从来就不搞政治活动,只不过在历史关头担任了最后一届美国驻华大使。他一辈子的心血献给了中国教育事业,我们应视其为朋友,不要将其当做中国的敌人来对待。现在我们看待国外的传教士,需要认真分析,不能一概一棍子打死。我们讲汤若望、利玛窦,在中国尤其是明清时期,都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司徒雷登一生几乎都是为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应该说,这些人给中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应该肯定。”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周报记者李怀宇  2012年08月02日01:44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