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在经济发展大趋势下把握经济形势

http://www.CRNTT.com   2012-10-10 08:10:40  


 在稳增长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文章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从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年均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这是一个关键时期、转折关头。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上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也应看到,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局限性带来了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值得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即技术、利益、观念、体制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大惯性,非下大力气不足以将运行了数十年的经济快速列车转入新的轨道。

  粗放式增长可以利用低价格资源获得成本优势,同时技术研发昂贵而耗时决定了技术具有稀缺性。所以,在一定时期用价格低廉的资源替代稀缺昂贵的技术,成为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粗放式增长代价高昂、不可持续。目前,各种资源价格快速上升,即使是中国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显着变化。工资的增长幅度快速提高,企业普遍感受到劳动成本上升的压力和“招工难”。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发生在四川、河南等内陆人口大省,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些情况表明,低价资源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动力和能力两个方面,即当经济体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同时又具有创新能力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才会加速推进。但在现实中,这两方面的条件往往难以同时具备。当经济高速增长时,企业面临很大的盈利机会和获利空间,虽然具有较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能力(尤其是财力),但往往缺乏动力;当经济增速下滑时,企业具有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动力,但往往由于经营状况不好而缺乏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能力(缺乏资金)。

  中国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可用的调控手段较多,包括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易于达到立竿见影的调控效果。但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可操作空间逐渐变小,特别是在结构调整方面的效果往往不佳。这表现为任何调控政策特别是力度较强的调控方式,都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如力图以产业政策直接进行结构调整,势必加大政府干预市场的力度,很可能导致新的结构矛盾。所以,应当审慎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特别是慎用强烈的行政性调控手段。

  理论上,我们不应再追求GDP的高增长率,而应在增长率下降到7.5%—8.0%的调控目标区间后,以更大的力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是,当GDP增长率真的下行到接近8%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宽松性宏观经济政策和稳增长的产业政策,增长率就很可能加速下滑以至跌破调控目标区间的下限,甚至发生难以承受的经济衰退。而且,增长率下行必然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率下降。在财政收支趋紧,甚至一些地方出现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财税部门必然加大税费征收力度,使企业在财务状况已经吃紧的情况下还要面临税费征管力度加大的负担。总之,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对经济增长有着高度依赖,稳定住8%左右的增长率是经济健康发展包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