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全球化、“再平衡”与“政府失灵”

http://www.CRNTT.com   2012-11-02 08:56:57  


 
  “再平衡”的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部分就是,“消费”、“储蓄”和“投资”三者要取得合理的平衡。而这本身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层次。

  综观全球,自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均进一步强化了危险的消费模式,但刺激消费并不是绝对真理。事实上,美国式的挥霍无度的透支消费模式正是本轮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美国人必须厉行节约,增加储蓄;而中国人则应当扩大消费,同时所有国家都应当合理消费。为此,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坦利前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近年来不懈呼吁:美国政治领导人必须停止攻击人民币,而是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贸易模式,为什么跟这么多国家的多边贸易都不平衡。

  单就中国而言,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真正含义是要提高人民的收入。中国人储蓄意愿强,不仅不是经济之忧,反而是未来强国之道。但中国消费比重低,主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人民的收入在整体经济的产出分配中得到的份额太少,中国人消费不起。其次,中国需要减少投资比重,其真正含义是要提高投资的效率,这就需要通过体制改革让市场而非政府更多地主导资源配置。

  此外,“再平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精准地把握好节奏和度,这里面本身就有一系列如何“平衡”的技巧问题。例如,发生债务危机以后,美国和欧洲都不可避免地采取财政紧缩政策。然而,正如IMF最近一直强调的,长期来看紧缩是必须的,但在短期内过度紧缩的政策却并不可取。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同意凯恩斯主义,但如果私人部门的复苏尚未真正形成,公共部门又急剧削减,那么很有可能扼杀经济复苏的势头。因为紧缩意味着削减现有福利(包括养老金、医保水平、教育开支等)以及削弱政府在保障这些福利方面的作用。而如果大多数人收人减少,他们显然会减少消费,进而使企业的利润下降……

  以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为代表的温和派指出,发达国家短期措施的着力点应当是促进增长,紧缩应当跟随在复苏之后。实际上,赤字既是靠削减支出、也是靠增加收入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后者更为有效。而增加税收的前提是经济和就业的增长,单纯而过度的紧缩政策会损害这种增长。

  综合起来看,要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新兴经济体要提高市场效率,发达经济体则要打破政治僵局。两者说到底都是政治过程,都需要靠改革来推动。

  作者系《上海商报》副总编辑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