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纽约内涝,证明北京被冤?

http://www.CRNTT.com   2012-11-03 09:54:01  


 
可比之处:北京和纽约的基建面对极端天气都难当重负

  纵向对比:北京和纽约的灾难级别都已达到“极端”

  前面提到了,各个城市的气候特点不同,横向对比无意义。真正对城市基建有检验意义的是纵向对比,这一点面临“桑迪”飓风的纽约和“7.21”的北京类似,即所面对的气象灾难都达到了各自的“历史之最”。

  飓风“桑迪”被美国气象部门称为“完美风暴”,达到了飓风的最大等级一级。飓风的气旋范围超过了1500公里。

  北京的“7.21”暴雨虽然影响范围不比桑迪,但对北京及周边区域来说,也造成很大影响,堪称“超级豪雨”。7月21日,北京局部地区的降雨量460mm,这个降水量,在有气象记录以来,严重程度仅次于1963年8月8日的24小时降雨极值464mm,甚至比广州和海口24小时的降雨极值记录更高。

  没有城市可负担以“极端”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既然极端气候客观存在,而且会不时造访;那基础设施为何不提前做好准备呢?”答案也很简单,没有国家或是城市能负担得起以极端标准进行基建。

  在“7.21”时的北京不少人用纽约和东京类似“宫殿”的下水道对比北京下水道的脆弱不堪,认为北京按照“1-3年一遇”的标准修建下水道十分可笑。但事实是,城市下水道按照当地气候数据“1-3年一遇”的标准修建是国际惯例,德国、美国等多国的城市下水道都是如此。纽约和东京看似夸张的下水道也不是为了防止“百年一遇”的降雨,而是要承担一部分排净倒灌海水的责任。

  不过即便如此,这两个城市也同样没有逃掉暴雨来临时在城市“看海”的遭遇:在2011年的8月26日,东京遭遇暴雨,当天局部地区短时降雨量达到创纪录的每小时94.5毫米,这一降雨量直接导致东京许多街道变成了河道。纽约的遭遇也相似,纽约虽然自2002年起就开始了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城市下水道改造计划,该计划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这次的“桑迪”,依旧无能为力。

  下水道如此,道路、医院等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同样。医院不可能以全市人口同时生病的极端情况设立床位,道路也不能以全部车辆同时上路的极端标准建设。那样,也许只有三步一家医院,双向30车道的公路才能满足一些城市的需求。

  幻想纽约、东京无内涝,以此苛求北京,这一点北京也被冤枉了。补充一点,这里并不是说北京的下水道没有问题,只要维持现状就好。北京的下水道即使符合“抵御1-3年一遇”的国际建造标准,在很多细节和设计上也存在问题,的确急需改造。但这里必须强调:即使下水道做了改建,奢望一个城市无内涝也是不现实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