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邓聿文:如何测定幸福

http://www.CRNTT.com   2012-11-08 11:38:54  


 
  与此同时,经济学和社会学也将幸福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在此,幸福和人们的效用是成正比的,和人们的欲望成反比,效用越高,幸福就越高。如果欲望也很强,幸福就会下降。社会学也有一个幸福方程式:满意度=成就化/期望,幸福跟成就成正比,跟心理的期望成反比。如果期望越高,幸福感则跟着下降。

  欲望或者期望,换成经济学的语言就是需求,而需求的满足就是效用。所以,效用虽然有特定的经济学含义,但其满足的过程从人的主观感受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幸福。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效用也多种多样,在经济落后的年代,最大的需求恐怕是填饱肚子,解决温饱问题;而如今物质丰裕,需求也跟着提高,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这乃是人们为什么对各种食品安全事故愤怒的原因。

  不过,经济学也提出了一种“幸福悖论”,即人均收入增长与幸福的关联度不大,换言之,人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再增加物质财富不能带来幸福或者“主观幸福感”的增长。上述心理学的适应效应和比较效应能对此进行解释,即当人们改善了物质财富等外在的幸福条件以后,开始的兴奋与快乐会随着习以为常而回到原来“平常心”状态;另外,人们总是向更高水平的人看齐。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要对幸福进行测定,并把它作为政府的政策目标,首先应该满足社会最大多数人的需求,同时对不同社会收入人群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计算,以达到政策的精细化。诚然,需求在不同的时候是有变化的,可在一定时段,它也会呈现共通性。就当下而言,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需求,恐怕还是收入能够提高,社会基本保障能够改善,人们居住和生活的环境能够好一点,各种有毒有害的食品能够少一点;当然,鉴于“幸福悖论”的存在,在提高多数人收入的同时,还应该对影响社会和谐的分配差距过大现象有所抑制,政府的服务方式能够更人性化一些,人们的政策参与程度也更提高一些。

  事实上,研究机构的调查和测评结果也证实了此点。总之,幸福虽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哲学命题和主观感受,准确测度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将幸福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这背后隐含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切实回归以人为本的层面,关注民生问题,关注人民的感受。这才是发展的真义。

  作者简介:邓聿文,和讯网专栏作者,供职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民革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问题观察者,多家报刊专栏作家,知名评论家,《幸福的权利》《中国必须赢》、《中国经济大突围》等书作者,主要关注和从事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改革研究。

  2012年11月06日08:22 来源:和讯网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