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十八大开局后的经济政策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2-12-20 08:48:18  


 
  文章表示,正常情况下,“习李十年”应当成为取得更大成就又一个黄金十年,建成小康社会仰赖清晰正确的发展政策,中国在经济上应理清的思路为:

  第一,在继续发扬政府主导经济优点的同时刻意培育经济成长的内生动力,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关键力量。

  第二,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尽量扩大家庭部门的占比,减少政府和企业的分配占比。

  第三,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合理利用过剩产能,将生态环境改善、民众满意度作为地方政府官员业绩考评的首要指标。

  第四,不论国内外诟病议论如何之多,投资都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成长的可依赖动力之一,尽管投资占GDP比重已达世人惊诧的程度,但中国的高投资率是以实实在在的高储蓄率为基础的,它不存在寅吃卯粮强制透支性维持的问题,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投资始终是第一主力。

  第五,拉动消费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上有决定意义。在这方面,除了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消费热点之外,中国还应探寻将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的新思路。我在上个月一篇文章中已经说过,在目前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就是能将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中央2006年一号文件开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四化同步的最完美体现,也是体现现阶段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具体表现。中国大多数农村的农民从一代人盖三次房到三代人盖一次房,农民收入的节约为农村消费的扩张提供了无限大的可能性,多种模式的新农村建设又可以产生巨大的建材、家具、家电需求。

  第六,中国农业因地少人多因而很难出现增长奇迹。在现有资源禀赋条件下,可能产生想象空间的只有两方面:一是资源整合,二是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从一家一户的小户生产方式向公司化生产方式转变,使土地的利用相对集中,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能够为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创造必备前提。

  第七,中国的宏观调控经受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现在又在经历欧元区危机的考验,虽然大体成功,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改进的着力点一是货币政策,二是财税政策。从货币政策看,目前全国银行系统反应最强烈的是央行各分支机构的货币政策执行方式——规模控制,普遍意见是控制过死过严;其次是货币政策总体上缺乏透明度,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内容都可以往里装,使市场难以形成确定的预期,这对经济成长不利,松就是松,紧就是紧,中性就是中性,想怎么干就明说,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有个明确的行动方向。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平均增速接近10%,也未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胡温十年”,中国人均GDP涨了4倍之多,由此看来,中共18大报告提出的2012~2022年的十年收入倍增计划似乎略显保守。中国的国情是: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具有天然的内生发展冲动,即使财政政策不积极只保持中立姿态,货币政策只要在改善货币条件方面做一些该做的事,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就可以长期保持下去——事情就是如此简单。如果财税政策也选定正确的调节动作,例如对小微企业减免税、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税收抵扣、对淘汰落后产能的行业实行财政补贴、对三农领域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的话,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就很容易达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