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姚树洁:中国内需乏力的畸形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12-12-24 09:05:31  


诺丁汉大学教授 姚树洁
  中评社北京12月24日讯/“中国内需乏力的根源,在于两点:收入分配畸形,社会服务保障缺失。前一点导致消费偏激,拉不动国内的产业链条,后一点导致存款太高。在社会保障缺失的情况下,多存款、少消费,是普通百姓规避生活风险的必然举措。”学者姚树洁撰文“中国内需乏力的畸形根源”如是说。详论如下:

  最近,李克强说城镇化大有作为,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到国内也听到许多官员和学者都在谈城镇化的作用,大家认为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激发点。

  其实,城镇化只是重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如果我们把中国改革开放的34年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1978-1991年间,1992-2000年间,以及2001-2012年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第一阶段发展的根本激发点是农村的改革,重点为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放开农产品市场和价格,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尤其是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为中国今后20多年的城市和工业的改革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和广阔的农村市场。

  第二阶段发展的激发点就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讲话的内容就是‘我们的改革步伐可以加快一定,胆子再大一点,。。。,大胆的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所用。’这一时期的中心点就是引进外资,就是出口拉动。外资的作用,并不是中国真的需要资本,而是需要包含在外资里面的外国先进技术,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国际的贸易人才及贸易渠道。外资在大幅度提高中国生产技术的同时,也为中国的产品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三阶段发展的激发点就是加入WTO,让中国的产品出口不再受美国国会‘最慧贸易国’的投票影响,从而,极大限度的发挥中国劳动力多、产品便宜的优势。加入WTO以后,除了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负增长之外,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每年的进出口贸易都增长20%以上,有的年份甚至增长超过30%。例如,201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34.3%,2011年增长22.5%。2007年,中国的外贸顺差达到当年GDP的8%,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高达60%以上。后来的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不过,到了2011年,顺差占GDP的比重还有2.1%,贸易总量还是GDP的50%。这个比例,比日本、欧盟、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都要高的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