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突击花掉2万亿,岂是“日本也这样”可了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11:05:19  


 
  “突击花钱”反映出的制度问题

  那么,对这个扭曲的支出曲线和香港、美国的曲线对比,反映出中国的财政制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

  首先,预算审批还未完成,财年即已经开始。我国的财年是自然年,从每年一月到十二月。然而,各级预算要交由各级人大审批才能通过,我国地方人大在一、二月召开,全国人大要到三月才召开。这必然造成财年开始的时候支出特别少,事实上,财政部的月报一、二月都是合并来报的。结果便理所当然造成财政支出“前松后紧”的局面。这种问题在大多数国家是不存在的,只需让预算审批结束的时间放在下一财年开始前就行了。而财年是很好调整的,我国只需将每年财年的第一个月放在四月,预算的执行空间就能大大提升。

  其次,我国实行以收定支、收支挂钩的财政体制,财政支出完全取决于收入。如果收入较多,当年未用完的预算财政结余并不被视为节约,而往往被认为没有完成任务,一方面要收回未用完的结余部分,不得实现单位内部的跨年度使用;另一方面在当年实际使用预算数额的基础上,削减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如果一个部门没有用完预算经费并将其结余下来,非但得不到制度上的鼓励,反倒会影响到工作成绩的评价以及下年预算经费的数量,那么在年终的时候将预算经费“突击花完”就成为最理性的选择。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破除收支挂钩,并且向“零基预算”的方向迈进,即测算开支时每年从头算。

  最后,则是预算编制、审批和执行制度与先进地区的全面差距——编制长期不合理、过于粗放,没有科学、合理、精细化地预计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支出的使用情况。由于预算的专业性,多数人大代表对预算审批不具备专业知识,使得预算审批往往流于形式,而各级人大的“会期制”使得后期的监督几乎不存在。而在预算的执行上,前述所说的自由裁量权让国库拨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为各种浪费和寻租提供了空间。

  以北京和香港教育支出为例,对比两地预算水平的差距

  不妨以北京和香港最近一个年度的教育支出作对比,看看两地在预算编制上差别到底有多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